判而不判的“超越界”引領——淺論聖密十二乘靈性判教觀法名:金剛妙梁

判而不判的“超越界”引領
——淺論聖密十二乘靈性判教觀

作者:李梁 法名:金剛妙梁


內容提要(499字):

聖密十二乘靈性判教系統,不是爲判教而判教,不是爲理論而理論, 而是借十二乘判教的外在形式, 灌注以宗下傳承的佛梵持明靈性教法, 升起大用而引領相應根器的眾生,通過契理契機的修習,通過清淨、 無我、調伏、精進,教相、事相、戒相、圓相的宗教過程, 入佛智慧,超凡入聖,晉達“心通萬境”的超越界靈性境界。

十二乘判教,分而不分,判而不判,佛法一味,無有高下, 佛祖住世之時,早已向世人示現何為極終善性的慈悲和智慧的“ 最究竟相”,即真正的即身成就,自渡渡他, 而不在於任何理論高下的爭訜。
然而由於宗教過程之中的眾生根器不同,層次不同, 需以不同方式和角度的善巧方便來引領,使之超凡入聖, 晉達瑜伽於“超越界”的靈性境界,本來一味地佛法, 發展為八萬四千法門,對應八萬四千根器的眾生。

聖密十二乘靈性判教觀,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是一個傳承的概念, 是一個團結的概念,是一個曼荼羅的圓,每一點都源自於 大聖 佛祖親自傳承的正法。這十二乘判教,囊括了從古至今佛教發展、 傳承、演變的所有超越界形式,又同時直指肇源法性的根本源頭, 不僅對於學習佛教發展史的全部知識具有綱領性的指導意義, 更在修行中對於行者直接回歸 大聖 佛祖靈性本懷具有超越性的引領作用。

關鍵詞(5個):
自渡渡他,超越界,佛教史,宗教過程,升起大用

正文(7485字):
一、明瞭一切教法的終極旨歸

對於如何更好地詮釋宗下神聖的教相系統“聖密十二乘靈性判教觀” ,弟子思索了很久,仍然覺得無法下筆,大有“法到用時方恨少” 的感慨,不停在腦中搜刮 師父曾經的聖示,試圖形成某種頗具學術性的莊重架構, 可是總有一種隔靴搔癢的悻悻然。

但是正在這時,一個念頭突然在弟子腦中出現, 爲什麽宗下要有這樣一個聖密十二乘靈性判教觀的施設?爲什麽 師父聖示我們要學習十二乘判教所有的知識?繼而,爲什麽 大聖 釋迦牟尼佛祖要講這麼多的法?爲什麽佛教會有這麼多的流派, 這麼多的法門?以至於,爲什麽弟子要寫這樣一篇論文? 爲什麽要過這個宗教過程?爲什麽要修行?

於是弟子突然明白, 當弟子試圖通過學術的角度從理論到理論地展開對“ 聖密十二乘靈性判教觀”的論述的時候, 已經本末倒置地偏離了方向。

最關要之處在於,宗下的聖密十二乘靈性判教系統, 不是爲了判教而判教,不是爲了理論而理論, 而是借十二乘判教的外在形式, 灌注以宗下傳承的佛梵持明靈性教法,升起大用, 從而引領相應根器的眾生,通過契理契機的修習,通過清淨、無我、 調伏、精進,教相、事相、戒相、圓相的宗教過程,入佛智慧, 超凡入聖,晉達“心通萬境”的超越界靈性境界。

質言之,宗下所有的施設,包括聖密十二乘靈性判教觀, 都是爲了利益一切眾生,度一切苦厄,如果離開了這個根本, 再多的法理也只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相對應的,眾生來學習聖密法, 實踐聖密十二乘靈性判教觀的教法理念,不是聖密宗的需要,也不是 師父的需要,而是眾生自己的需要。再進一步說,弘揚佛法, 聖密宗世界大弘,建設塔州佛教文化公園, 師父所有教導的教相、事相、戒相、圓相, 也不是爲了弘揚這些教法本身的需要, 也不是為了證明聖密法本身之殊勝偉大的需要, 也不是爲了證明佛法本身的真理性的需要,而是眾生的需要, 眾生有痛苦,眾生需要救渡,所以佛法才降臨世間。

二、是判教,非判教,非非判教,是名判教

“在聖密宗的超越界詮釋學中, 十二乘判教認同佛教所有學派的文化價值和宗教價值, 認為佛家所有學派的學術,不僅是人世間的珍貴學說, 而且是全人類所共享的靈性文化瑰寶, 諸乘聖教理念可以為當今世界每位普通的現代人所共同擁有的精神生 活資源,諸乘聖教之教相超越界詮釋學, 亦分別爲不同根器眾生所分享。”

在 薄伽梵 師尊的聖文《淺論佛教超越界限》中,早已深刻地用“超越界” 的觀點詮釋了宗下的聖密十二乘靈性判教觀, 非常明確地指出十二乘判教認同佛家所有學派的文化價值和宗教價值 ,其教相超越界詮釋學,亦分別爲不同根器眾生所分享,而“ 靈性判教觀”的論題,更具超越意味。

宗下十二乘判教,其實是分而不分,判而不判的,佛法一味, 無有高下, 大聖 佛祖住世之時,早已向世人示現何為極終善性的慈悲和智慧的“ 最究竟相”,即是真正的即身成就,自渡渡他, 而不在於任何理論高下的爭訜。

然而由於宗教過程之中的眾生根器不同,層次不同, 需要以不同方式和角度的善巧方便來引領,使之超凡入聖, 晉達瑜伽於“超越界”的靈性境界,本來一味地佛法, 發展為八萬四千法門,無非是爲了對應八萬四千根器的眾生。

弟子理解,宗下的十二乘靈性判教觀, 正是針對這樣一個傳承演變的總結、歸納和判釋和超越性地引領, 並不是爲了區分出你高我低,靈性判教, 已經超越了世俗所謂高下之別。

也正如 師尊聖密龍講慈悲聖示的那樣,並不是爲了顯示聖密宗是最高, 而是尊 大聖 佛祖極終善性的慈悲和智慧的教法最高, 十二乘判教其實是一個曼荼羅的圓,頭尾相接,任何一點, 對於相應根器的眾生,都可以是最高。

但是作為一個習慣了世間法價值觀中的二元判斷的凡夫, 至少弟子通過自己宗教過程中認識的轉變和發展, 發現雖然其實是很簡單的理念, 但是好像六識中會很自然地產生分別和排斥。

比如弟子就曾經覺得,雖然是說無有高下, 可是明明還是有一個從高到低的十二個等級的排列, 要讓弟子接受既有一個排列順序的相,又要明白其實法性一如, 無有高下,好像是很困難的事。

但是當弟子在 師父的慈悲加持和引領下去經歷本宗宗下的宗教過程, 一段時間之後,弟子突然發現自己好像完全能夠理解並且接受了, 雖然弟子語言上說不出什麽新的東西,但是弟子感覺上完全不同。 所以在這裡弟子最大的感受就是,對於宗下任何的靈性教法施設, 都不可以信任自己凡夫幻覺的心所得出的種種有分別的理解, 只要開始真正地升起對聖法的信心力,調伏於 薄伽梵 


  1. syc1618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Windows XP
    質言之,宗下所有的施設,包括聖密十二乘靈性判教觀, 都是爲了利益一切眾生,度一切苦厄,如果離開了這個根本, 再多的法理也只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2. syc1618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Windows XP
    關鍵詞(5個): 自渡渡他,超越界,佛教史,宗教過程,升起大用
  3. syc1618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Windows XP
    聖密十二乘靈性判教系統,不是爲判教而判教,不是爲理論而理論, 而是借十二乘判教的外在形式, 灌注以宗下傳承的佛梵持明靈性教法, 升起大用而引領相應根器的眾生,通過契理契機的修習,通過清淨、 無我、調伏、精進,教相、事相、戒相、圓相的宗教過程, 入佛智慧,超凡入聖,晉達“心通萬境”的超越界靈性境界。

發佈回覆給「syc1618」的留言 取消回覆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