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同版本的《圣祖经》 师父介绍了 支娄迦谶圣祖翻译的《佛说维摩诘所说不思议解脱法门经》和 鸠摩罗什圣祖译本语言文字上的不同,而义理一致。师父在圣密龙讲中曾经系统的圣示过《圣祖经》有十种译本。
第753讲圣密龙讲中 师尊开示:“这部经,衪实际上我们已经讲有十个翻译本。但是现在能够有经典记载的、涉及到的只是八个翻译本;还在流通的翻译本,那么就是只有三个翻译本。这三个翻译本,一般上就是说,全名《佛说维摩诘所说不思议解脱经》。许多专家都认为,这部经在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上,从东汉到唐代,能够看到记录的,或者是从其他的经典中、论典中,论述到这部经典,有七个翻译本。这个是最初考察。现在有些考察说有八个翻译本,这是由于敦煌密经的发现,敦煌密经中相关的经典的论述。”“实际上 圣宗曾经开示,有十个翻译本。”[1]弟子理解,《圣祖经》十种译本可分为五类:流通到现在的三种译本:分别为三国时期东吴 支谦翻译《佛说维摩诘经》、后秦 鸠摩罗什翻译《维摩诘所说经》、大圣宝唐玄奘翻译《说无垢经》;有记录但亡佚的四种译本,即东汉文帝、灵帝严佛调翻译《古维摩经》、西晋 竺叔兰翻译《异Vimalakirti Sutra》、 竺法护翻译《维摩诘所说法门经》、东晋 祗多蜜翻译《维摩诘经》;敦煌密经发现相关的经典一种;东汉 支娄迦谶翻译的十五品《圣祖经》一种;支愍度《合维摩诘经》一种。第753讲圣密龙讲中师父开示:“支谦的译本怎么会搞到三万字不到呢?原因是很多的地方被删节到了。
为什么要删节?可能有些人会这样问。其实衪的删节是为了保护众生的身口意。因为有些太古奥,有些法门、有些法语、有些表法还不适宜在当时代就公开出来。因为衪的译本是一个密本,是密教的经典,但是衪又不想说这是一部密教的经典,希望刚刚能够被大乘所接受的这一本《维摩诘经》,能够更好的为众生们理解。因此衪许多情节都删去了,许多法理也都删去了。”[2]
当时 师尊对 支谦译本删节的原本来源、译经僧何人、密典有何之密、与现在的显学版本的异同,没有进一步展开说明。现在可以知道,支谦译本删节的原本由 支娄迦谶圣祖所译,因有《神力品第十五》,不为子不语怪力乱神的社会文化环境接受,遂把密典删节改成了显学的十四品《维摩诘经》。
此处可能又会有“闻所未闻”、“为何不见文献?”之虑。但中国汉传密宗-圣密宗古梵密金刚禅佛教是口耳传承的教法,遵循的是不达六耳祖训,自然有教界、学界未闻之秘。学界教界之所缺,正是圣密宗能补充之处。
据涂艳秋《隋唐前《维摩诘经》六译之检视》一文,“唐·元康对《肇论》的注疏来看,很可能是指支谦本,或是指与新译相对的“古”、“旧”《维摩诘经》版本。”[3]可见学者已经发现存在古、旧《维摩诘经》版本的可能线索,但未得到记载文献支撑,故只存对支谦译本种种疑义。相信师尊的解密学为术界提供进一步发掘《维摩诘经》译本历史真实的新指引。
[1]第753讲薄伽梵 师尊广播圣密龙讲《Vimalakirti Sutra十译》, 2018.2.17.
[2]第753讲薄伽梵 师尊广播圣密龙讲《Vimalakirti Sutra十译》, 2018.2.17.
[3]涂艳秋,隋唐前《维摩诘经》六译之检视,长江学术,2015年第 2期 (总第 46期),P39
2. 佛法大海 微妙无穷 虽然佛教经律论三藏十二部,卷帙浩繁,但与佛法无尽藏相比,实不及沧海一粟。佛之经教,从 大圣释迦牟尼佛祖性海中流出,随拈一语皆映性海。但未经修持,不识真珠,所映三千大千世界,更何从晓了? 虽然小乘上座部经典《杂阿含经》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补特伽罗等名相,但又有几人得闻末那识、五层阿那含识之关系?今日始从中国汉传密宗-圣密宗古梵密金刚禅佛教第二十八代 薄伽梵 智及 维摩诘 宗师口耳传承,得闻教授,末那识二层、三层、四层、五层,经批疏条理,条分屡析,灿然耀目。
二层即末那识染净两分;
三层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约末那识净分而言;
四层即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五层即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补特迦罗。
三、四、五层阿那含识都是就末那识净分而言,是小乘修持实践验证的成果。
有的学人可能会说,听了 师尊的揭秘,总算对末那识都了解、明白了。且慢!圣密行者要避免得少为足,浅尝辄止。无边圣法,哪有止境?闻教相,需修事相,遵戒相,方可臻圆相。只闻教相,便以为足,实不足取。
诚如 师尊所示:“如果说你没有达到这个层次,自己乱编一个名相出来,那么很可能会堕入幻觉。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要留意的。我们的修行千万要注意,不要堕入幻觉。”
3. 慈悲无量 智慧无边
对于密教经典,历代 圣祖都是极力适应社会环境和接受程度,充分体现保护众生身口意的无量慈悲,也极其智慧的进行了处理,不留明显痕迹。当然并非无迹可寻,只是若不点破,不易察觉。可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润物细无声”,不打惊雷。
师父语重心长的提醒,我们每一位圣密行者都要深刻的领会并遵照,“所以作为我们现代人来说,要汲取这个历史的教训。我们要好好的学法,好好的弘法。在写修持体会的时候尽量的不要用敏感词,让我们的教法能够顺利的得到弘传。这是对大家的一个劝告。”
唐三藏 玄奘圣祖提出佛经翻译的〝五不翻〞原则,每一个〝不〞都是有很深的含义。周敦义《翻译名义序》所载,〝第一是秘密故。如陀罗尼。二含多义故。如薄伽梵。三此无故。如阎浮树。四顺古故。如阿耨菩提。五生善故。如般若。〞
第219次圣密龙讲中 师尊开示:“宗前圣祖 大圣宝玄奘大师,祂在翻译经典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个独特的翻译理论,也就是说‘五不翻’。经过仔细的分析,我们知道,这‘五不翻’实际上就是运用显教的教相把密教的教相完好无损地、圆满了义地保存下来了,令我们这个佛梵持明的教法不受攻击、不受损失,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了。那么,祂倡导唯识宗,为人们学习密法、密教做好理论基础,又是弘传佛梵持明至高密教的一种准备。”[1]
为什么 支娄迦谶圣祖所翻译的《维摩诘经》的原本、足本的密典被销毁?“当然这个《神力品》没有讲具体的实法,因为一讲实法,牵涉到很多东西,牵涉到仪规、效应,对两种菩萨的不同对待方法和实修亲证;只讲到了霓虹、空行、圣通、涅槃大法等名相。这个涅槃大法就是虹转法门。当然,作为当时来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个经的系统,足本经之类,就不允许被存在。”
[1]第219次圣密龙讲《四种涅槃 无住虹化》2013.1.5.圣密龙讲
 QQbrowser
 QQbrowser  Android 9
 Android 9 Google Chrome
 Google Chrome  Windows 7
 Windows 7 WebView
 Web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