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4第796讲中国佛教的圆融性在体验问题上的展现
导读
这一讲总结信仰因其实践性而得坚固性。这种实践性是指探索宇宙规律过程中发生在自身的实践,比如体察隐态世界奥秘而规避运程的黑点。
同时,中国佛教的圆融性最充分体现了中国佛教的慈悲、智慧、灵性、无我缘起观,结合庄子、理学名言对体验重要性的认识,与佛教体验观进行了比较讨论,说明佛教与本土儒道文化的互融相契堪为当今多元文化互鉴相融的典范。
2018年7月15号
各位听众大家好。
今天是2018年7月15号,星期天。第796次圣密龙讲。今天的圣密龙讲,我们继续昨天关于Vimalakirti Sutra里头的经文所引出的关于信仰问题的理论上的探讨,并且也举出了一些例子,在实践上的例子。
实际上理论上的探讨和实践上的探讨是相辅相成的。因为理论离不开实践,实践能够实证理论的正确性,而理论呢,能够提高实践的质量和进一步确认它的方向。
《圣祖经》这里讲到“演法無畏猶師子吼”,所谓的“演法無畏”就是说前面明了一切时间的无畏,这里呢,说明说法的时候无畏,说法就像师子吼;前面呢就是讲时空方面的无畏,就是“深入緣起斷諸邪見。有無二邊無復餘習。”现在呢,就是讲说法的时候无畏,“其所讲说乃如雷震”,这里僧肇圣祖所讲,说法这个法音就是好像雷震,“开导萌芽犹春雷萌动于百草”,这个比喻是很恰当。
我们现在讲信仰的科学性。昨天的圣密龙讲,我们分析了信仰的实践性。信仰的实践性,实践又引起信仰的坚固性。坚固性前面讲了:《圣祖经》说“深信堅固猶若金剛。法寶普照而雨甘露。”
所谓而雨甘露这句话非常贴切。有许多人感受到了圣通力,非常的兴奋,因为实实在在令他体验到了隐态世界。因为很多事情,显态世界还没有发生的时候,隐态世界已经发生了;隐态世界发生了,由于有些人深信坚固,因此啊隐态世界的预演,令他事先看到,在生命的进程中,让他避过了一些劫难,令这个劫难从他的生命中擦肩而过;这一擦肩而过,实实在在令他高兴,这又进一步地增加了他的信念。
当然,有一些人他说:“你讲神通,最好让我看到圣通”。这句话说得很对,因为每一个人都要实践,但是只是对了一半。你现在学法,主要是学宇宙规律,这个圣通,主要是要让你--信仰者身上发生,那么你才深信坚固。如果在信仰者中不能发生这个深信坚固。那么信仰不坚固, 反过来说,你也没有可能实践到在隐态世界中你应该发生的、应该看见的东西,擦肩而过,所以引起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产生各种各样的意外。
所以在前几天所讲的,实际上是针对每一个人的,每一个人本身他并不信仰隐态世界,并不信仰宇宙规律,但是总有一天,你会碰到生命中的不如意的事情,因为隐态世界负能量是客观存在。
那么我们继前六次的圣密龙讲继续地讨论中国汉传密宗是非常注意圆融的。圆融是中国汉传佛教最有慈悲心、最有智慧的、最有灵性光彩的一个特征,中国汉传佛教的无我、缘起的因果具体的体现。
(2/3待续)
704第796讲中国佛教的圆融性在体验问题上的展现(2/3)
中国汉传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来,历代的祖师大德在充分领悟了佛教的灵性思想的基础上,跟中国本土的儒释道的思想、文化进行了密切的交流和和谐共处,相互借鉴,相互合作。同时呢,跟中国的历代的政治、经济、民俗、民情等社会风尚紧密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相融相契。
这里我们继昨天的关于信仰问题的讨论,我们进一步来讨论这个关于体验的问题。(删除这个)体验也就是宗教的信仰的重要的内涵之一。
这个体验在中国的文化中,体验的(加入讨论)最早是来自于先秦的哲学家庄子,(删除庄子呢)在他的作品中,一本叫《(删除大道)天道》的所说的一句话:“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删除也)于期间”。(删除这个)意思就是(删除那种)在实践中你(删除的)获得了心领神会的知识,他是无法言传的,但是心里头洞悉,了了分明,因此他说是:“得之于手而应于心”,这(删除个)就意味着:到后来在宋明理学中所呈现的对自己(删除的)切身的经历和实实在在的去实践和领会的强调,特别是通过亲身亲为、亲身实践而获得(删除的)实在的真知体察。
但是这个体察,作为一个名词,而且作为一个动词,又是指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呢?
(删除这个)大儒朱熹在《诗集传序》之中曾经说:“讽咏以昌之,涵泳以体之”,显然是用“涵泳”来解释“体”的。那么“涵泳”意指(删除是)什么呢?涵者,涵,涵的意思就是好像沉下去、浸下去;泳者,泳就是游泳,潜到水底下去的动作。朱熹在这里的涵泳的意思,是指亲自实践,沉浸其中,这样,你身体和正在运动中的物体--水,两种相融为一体,从而获得了深入的领会。这里很清楚,涵泳,实际上是表示着一种与另外一种的物体合二而一,是(在改人和)离开人(删除的)身体之外的一种物体相互打交道(删除的)、相互相契、相契相融的(删除一种)方法,(删除而是)指人沉浸到这里头去。就是我们平时讲“浸淫于其中”,去体察它的味道,体察这个东西的味道,在体察的过程中找到他的哲理。所以,涵泳的本质,是我们人深入到对象的世界中跟对象共同存在,在与对象的共同存在之中,体察对象(删除跟)与(删除它)存在者的相互勾连和彼此影响。按照朱熹的说法,意思就是人主动地浸淫于其中,也(删除意思)表示全身一丝不挂地全身下水与水接触。因此他在他的文章里说:这个就是诠释这个诗的时候啊!就是好像跳进了水里游泳一般!又怕说得不明白,不知其真实的解释,他又加上一句说,这是需要踏翻了这一条船,因此通身都在水中,才能够看得出他的体会是什么,言下之意也就是说:这涵泳,必定是亲身经历的结果,是建立在主体性之上的。
在这里我们对我们所言的信仰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删除你)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因为由于你的实践,已经初步尝试到水的冷暖深浅,那么你的努力生起了兴趣。努力生兴趣,兴趣生努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删除那么)你的灵性细胞的觉悟程度日益增长、日益提高,你的信仰越来越坚定。尤其是隐态世界,虽然他跟显态世界交织在一起,你随时在接触隐态世界,但是,你没有被这个隐态世界的种种,说加以调伏也好,或者加以戏虐也好、捉弄也好,你都一(时改直)没有感觉,当你真正有感觉的时候,由于你的被动感觉而不是主动感觉,因此你由于没有信仰,(删除因此)失去了信仰,因此在(加入没有)信仰之下,你打了败仗。
所以我们再进一步来学习《圣祖经》所讲“深信坚固犹如金刚,法宝普照,而雨甘露,於眾言音微妙第一。深入緣起斷諸邪見。有無二邊無復餘習。演法無畏猶師子吼。其所講說乃如雷震。無有量已過量。集眾法寶如海導師。了達諸法深妙之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