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师尊
2012.02.12 星期日 2-3pm
Hobart FM 96.1 电台华语广播
圣密龙讲圣示
【第一部份:缅怀 金刚法莲长老和缅怀 金刚惠兰长老】
【第二部份:关于玄武门事变真相】
【第三部份: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所谓突破人伦底线的真相】
【第二部份:关于玄武门事变真相】
下面继续讲我们的宗前祖师、宗前帝师、宗前圣师的相关问题。
我们曾经讲过中国的历史;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了几位好皇帝。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的前一个皇帝是唐高祖李渊;唐太宗的后辈,是唐高宗李治;下面一位就是我们所讲的,在之前已经粗粗介绍了的──大圣朝的武则天,我们的帝师。其实,根据 圣宗 薄伽梵 至极 Vimalakirti 净悟老法王的介绍,祂说:他们都是宗前的帝师。
为什么讲到这个宗前帝师呢?我们就可以从后来已经传到日本所谓的〝唐密〞的 空海大师的一些相关记载中,可以考察到他曾经说过他在来中国之前已经学到过一部《大日经》。
那么这一部《大日经》是哪里来的呢?中国还没有开宗立密,中国的密宗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时候,在开元年间才开宗的。那么他那部《大日经》是哪里来的呢?他没有讲那本《大日经》是足本还是简本;或许是简本,但是也不能够排除或许是足本。所以这就给我们一个启发:
无论是唐密也好、传到日本去的也好,无论是中国汉密也好,本是同根生,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但是在 圣宗所介绍的宗前帝师高祖李渊,以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他们都是有中国传统文化哺育下的一脉相承的帝王理念与统治思想。李渊把自己的皇位禅让给李世民,禅让给当时在玄武门事件中誓死保卫唐高祖李渊的功臣。当时因为他的儿子---太子李建成和三子齐王李元吉,兄弟两个谋反,准备以武力挟持高祖李渊;情况万分的危急。而这一个事件,李渊正在悬疑不决的时候,他在皇宫中召集三省六部的大臣们。
这个三省,我在以前已经讲过,三省的官员都是宰相级的官员,所谓的三省,就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这三个省是用来做什么呢?
中书省是用来起草、设计皇帝的诏书的,也就是皇帝最直接的秘书机构;
门下省,也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只不过门下省不是用来起草诏书,而是来审核诏书有没有问题、有没有错误,对各地来的报告有一个最后的审查;
尚书省也是皇帝的秘书机构,是皇帝最直接的诏书颁发、实际执行机构。
所以三省的机构,拿现在的话来讲,实际上是蛮科学的。三省的机构是用来〝中央集权、控制全国〞的高度理论化、科学化的高度集中、统一调度的权力组织。帝设三省,主要是削弱宰相的权力;如果说某一个宰相他集中权力于一人,那么好了,这个宰相很有可能比皇帝还要有权力。现在他分成了三省,起草一个省,审核一个省,执行一个省。
这三个省的权力分工,起草的人不可以管审核,起草了你就任务完成。审核的人不可以管颁发。
而皇帝直接参与起草、控制起草的丞相们。皇帝直接参与审核,就是看已经起草好的中书省送来的文件,这个文件的正确度、可信度有多高、以后执行可行性有多高,将会在全国产生什么影响、什么后果。这也是皇帝所控制的权力。那么也就是说起草和审核是不同的部门。
第三个是尚书省,尚书省是诏书颁发到全国 。
高祖李渊正在召集三省六部的中央高级干部开会议政,主要讨论现在各地传来的报告和流言是真是假、对中央安全的威胁有多大、对皇室政权的威胁有多大。
王宫正在召开紧急会议,太子李建成跟三子齐王李元吉造反。他们派出精兵,组织突击队,准备冲击王宫、夺取高祖李渊之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二子秦王李世民挺身而出,保卫了皇宫。结果就在玄武门之外发生了血战。
正当浴血大战震撼性爆发在即,高祖李渊因为和三位儿子都保持一定的距离,虽然知道情况紧急,但犹豫不决,对于各地上报的各种情况和军事的报告,有待甄别,有的说太子储君想要提前夺权;李渊要思考:这个权要给还是不给?从太子一些表现看,李渊觉得太子治国经验不够成熟。李元吉──三子,他也要夺储君之权。
高祖李渊也考虑到或许我的帝位如果真给了太子,大儿子跟三子各人所带领的军队可能会火拼,虽然目前大子与三子暂时地联合在一起,但真正夺取了王位的时刻,他们会相互残杀。
但是据报:二子秦王李世民也他有军队调动,非常〝可疑〞。可疑的报告是什么呢?说李世民的军营,白天可以看到他的军队,二、三十里路的连绵不绝的部队,每一个部队都高举锦旗,剑戟整齐,也就是说很多长矛队,马队、盾牌刀队在军营里冲来冲去,武士们全副盔甲在那里练兵备战。
那么在哪里呢?报告说是在李世民的军营里;得到的报告还说,李世民的军营里头每天晚上有打鼓、打锣,鼓锣齐鸣,此起彼伏。这是什么一回事呢?得到的报告,李世民在他自己的军营里,军事演习都会这样的──晚上鼓跟锣齐鸣,主要是一种军事信号,打锣打鼓都是军事信号,军事演习。
但是二子秦王李世民的部队跟京城距离很远,跟京城安危关系不大,但是还是太子的军队跟李元吉的军队突然大军迫近京城。这一报告厉害,就引起高祖李渊的重视。因为保卫部队都感受得到紧张的气氛,为什么呢?分别驻守全国各地的其他诸王,如果没有获得高祖李渊的命令,赐予王帝颁发的权力,军队不准许进京、军队不准许进入王宫附近。但是,各种报告都说太子储君、齐王的军队都迫近了王宫。所以高祖李渊感觉到很难决断,孰是孰非。他就在那里想──看样子我老了,三个儿子争起权来,他没有办法〝劝架〞,两军相斗,血腥暴力是劝不开的。〝利害〞关系太大了,因为是当不当〝王帝〞的问题,是不是利害关系太大?
高祖李渊正在考虑,这个皇位禅让给谁呢?他实际上原来想定是准备禅让给李世民,而且准备演绎尧舜礼让自古风,以禅让的形式,效法中国古代三王五帝禅让的和平传统,而不以武力兵刃相见,不以暴力夺取王位,给后代留下和谐楷模,为黎民永开万世太平;
李世民跟李渊,我们所讲的,虽然表面上都是学道家的,但是他们实际上是学印度进来的秘密佛教的,就是我们讲的所谓〝密教〞,质言之,中国汉传密教。所以我们尊称他们为〝帝师〞。
高祖李渊支持佛教的方法,倾向提倡密教,企图密教辅助朝政,他将显教寺庙中的僧尼还俗,投入生产劳动,为国家〝增加财富〞的法,二十几万人的全国僧尼,百份之九十要把他们回到社会上,这是他用来〝支持〞佛教的所谓方法;他下一步要走就等于说是希望把密教抬出来。但是事情还没有做好、这个改革(这就是李渊的所谓的佛教〝改革〞)还没有做好,就已经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出现了太子储君、齐王都带着军队蠢蠢欲动,不知道哪一个儿子对自己是有利的、对大唐江山是有利的,因为他考虑的是 大唐江山。
高祖李渊前半生戎马生涯──马上将军,马上冲锋杀敌很有兵法。李渊也亲自把他的兵法教给了李世民,李世民是武将出身,因为父子两个人非常亲热;当然他们父子四个人──三个儿子、一个父亲,但是高祖跟李世民的用兵合作,操兵处机最娴熟。高祖李渊跟李世民比较默投契。
高祖李渊本身就是想学中国古代皇帝、当时三皇五帝时代有〝禅让〞这一回事情,就是把皇位相互让,他就是想把自己的皇位和平地让给李世民。平时,在三省内部也有这样的传说。
讲到灵性世界的运作、讲到隐态世界的灵性体验,李世民亦比较清净、无我、调伏。
但是三省里头情况复杂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三个省里头都有太子的亲信,都有李元吉的亲信,所以把高祖李渊一些思想好像有意无意透露了。(三省之中的文人,都是铁笔干,不少是大太子和三子李元吉的好朋友,因此,在玄武门事件之后,写下了许多不利于李世民的传说)这一个透露引起太子非常不满,所以决定连夜起兵;知道消息以后连夜起兵向王宫进发,趁父亲还没有作出决定之前,马上把父亲拿下,把这个王位夺过来再说。想是想得美的。
但是李世民的军事情报也非常的厉害,早就已经在布〝疑兵〞了。其实李世民在军营内部延绵十几里的所谓的〝白天锦旗、晚上鼓锣〞这一些的动作全部都是疑兵,也就是说他的兵有限,真实的主力不在这里,主力已经悄悄地转移到王宫附近,埋伏起来了,因为皇宫外面埋伏起来才能够有效地保卫王宫;否则的话不可以保卫王宫,因为得到情报,太子准备冲击王宫的军队已经进发了。这里也可以看到,一个有军事智慧的、有兵法作为知识结构的人的布局,跟军事智慧相对少的人不同的做法。所以,太子得到的情报:李世民根本在自己的军队内部做演习,这种演习有什么用?夺下王位才有用嘛,是不是?实际上李世民他在军营内部的这些动作统统都是疑兵之计,真实的主力放到玄武门去保卫王宫、保卫父亲高祖李渊。
太子的军队到了,两方对阵,一触即发,要打上了。
太子说:“我是代表王上的,我是得到高祖皇上的诏书!你们什么人?”
李世民的部队也是得到李世民的命令的,任何人迫近王宫,格杀勿论。
那么两派对恃了,但是这对恃,两派都有精神武器──一派说是王上的命令,一派说是李世民下达的保卫王宫、保卫父王高祖的命令。两派决恃不下,就开始发火拼了,所以杀得天昏地暗了。这个时候就是李世民又一个谋略,安排尉迟敬德──后来成功以后做〝国防部长〞(鄂国公),当然现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做鄂国公,也是李世民另外一个战术动作,他派尉迟敬德带着少数的军队潜入宫中,身披盔甲、手执长矛,冲到殿上,向王帝报告说:“我来保护王上。”
王上大吓一跳了:“你来做什么?什么人叫你来?”他说:“李世民让我来。”“吓?李世民让你来,做什么?”他说:“现在太子谋反,军队已经在玄武门之外。”
〝太子谋反,说:“李世民在哪里?”
“ 李世民在保卫皇宫。”
说:“李元吉在哪里?”
尉迟敬德说:“李元吉带着军队也欲冲进宫内来,但是已被李世民的军队阻挡着。”
那么高祖李渊怎么办?作为王帝来说,没有人是被准许可以带着武器、穿着盔甲冲进宫来的,都不可以的。刚才所讲的三省六部没有一个人是可以带着武器的,带着武器只身入宫本就是〝谋反〞。但是他现在穿着盔甲、带着长矛,看看他样子好像不是来谋反,因为尉迟敬德这个人身材非常高大、非常威猛。
所以他来说:“王上您不要怕,我是来保护您的。但是现在玄武门之外军情紧急,有可能发生巨大的杀戮的现象。两派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太子嘛,当然他继承皇位的嘛,他是以皇上的命令冲进宫来;秦王李世民作为誓死保卫皇宫的──您过去制定的一些命令作为依据的,要保卫皇宫不让太子进来,那不是要打了嘛?现在为了您的安全,您最快的速度下令,把保卫王宫、保卫父亲高祖的权力授给秦王李世民,不准所有的人侵入宫来;侵入宫的人格杀勿论。”
当这个命令一下达,李世民的军队才正式开始主动行动。太子李建成跟三子李元吉都在这个混战中被杀死。是这样一个情况。
这一个事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政变〞。
所以玄武门政变好像成为唐王李世民的一个污点一样,因后来的历史家都已经把这些历史故事写得扑朔迷离了,有的说是李世民夺皇位了,特别是有传说说李世民〝杀兄弟于玄武门外,囚慈父于皇宫之内〞,就好像一个历史〝污点〞一样。但是,中国汉传密宗的历代祖师们将这一份诬蔑唐太宗李世民的民间传说,作为反面教才保存于中国汉传密宗的〝图书馆〞──敦煌石窟之内。
这一个〝污点〞跟唐皇李世民在后来所开创的贞观之治改革形成明显的人格上的对照。因为前面那个〝污点〞等于说是违反儒家思想了,但是他后面的政绩,都是按照儒家思想来领导全国的,开创了大唐的新气象。所以从这个情况看来,我们讲回顾这些历史故事主要是让我们的圣密行者都知道历史上有很多事情属于冤案的、属于弄错的,是以史学家们笔下的语言为语言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圣密宗金刚禅佛教的传统,宗前帝师的这一些传记,很多的说法是跟历史学家一些所谓〝常规〞的说法是不同的。
【第二部份:关于玄武门事变真相---简本完】
Internet Explorer
Windows X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