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7 戒定慧学 欲三摩地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师尊圣密龙讲圣示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师尊 
2012.05.27 星期日 23pm
Hobart FM 96.1 电台华语广播

戒定慧学  欲三摩地 

圣密龙讲圣示

 


 

广播电台:

 

在昨天的广播之中, 薄伽梵 师尊跟我们分享了圣密宗有关〝隐态世界〞、〝业感轮回〞学说和神通力的教法。恭请 薄伽梵 师尊继续为我们圣示,有请 师尊。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师尊:

 

阿弥陀佛!

 

各位听众大家好!昨天讨论到《神足品第八》之一,是专门讨论神通力的。这部经就是由神通第一的 目犍连所唸出。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题目就已经立清楚了:这是 佛祖所讲的最究竟、最了义的法;法之蕴在这里已经足了,已经充分表达了,没有再比这个更深的内容了,所以叫《法蕴足论》。

 

《法蕴足论》从品目、祂的内容来看,祂是从整一部《阿含经》中精选出来的二十一部经;这二十一部经分成为二十一品来加以诠释弘通。

 

这个品目从基本内容看,祂是分〝戒、定、慧〞三学为主。所以这一部论,可以这样讲,是所有佛教的〝经、律、论〞三藏之中论典的起源。要追踪佛教的那些经、律、论从何而来,就是可以追踪到这《六足论》、追踪到这一部《法蕴足论》;非常原始、非常基础、也非常实在。

 

这里头实际上原来是有七部大论;但是有一部大论,大师没有翻──我们的圣祖 玄奘师没有翻。为什么没有翻呢?因为我们知道,〝教相、事相、戒相、圆相〞,这里头是讲到一些事相、讲到一些如何成就神通、生发神通力,以及保任神通力,以及发扬神通力、运用神通力,一系列具体的教法。具体的教法是要依这一个人的根器而设教的,而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听如是之法、如是教、如是行的,一定要有充分的宗教过程。

 

现在我们在听法的众生都是在〝教相、事相、戒相、圆相〞这个四相之中的第一相──〝教相〞上,开始粗粗涉猎,慢慢地过这一个宗教过程,而不是一下子就进入这个事相。

 

那么《法蕴足论》挑选了《阿含经》中精选出的二十一部经,讲解戒、定、慧,首先祂是讲解以〝戒〞为主的。因为我们学法一定要有戒的;没有戒,学法只能够是理论,没有实践的。

 

第一部就叫《学处品》;

 

第二部是《预流支品》;

 

第三部是《证净品》;就是如何来证得清净、如何来证明他是清净,一个是自证,一个是他证;一个是行为中、教法中、教相中、事相中清净,如何证明,所以《证净品》;

 

第四部是《沙门果品》;怎么样结成沙门的成果。作为当时社会的人,〝沙门〞称为〝极果〞;

 

第五就是《通行品》;如何将戒行通行在自己的生活中、教法中、宗教过程中;

 

第六叫《无量品》;无量品,我们学四无量,怎么样能够为众生而活、为众生而行法,生起〝慈、悲、喜、舍〞四无量。

 

 

以上的六品就是以〝戒〞为主。

 

第七品是《正胜品》;

 

第八品是《神足品》;《神足品》就是我昨天唸的《神足品第八》,昨天唸了前面一小段,等一会儿我们有时间我们还会继续往下学习。

 

第九品,《念住品》;

 

第十品,《圣谛品》;

 

第十一品,《静虑品》;

 

第十二品,《圣种品》;

 

第十三品,《无色品》;

 

第十四品,《修定品》。

 

以上八品是专门地向行者们介绍〝定〞这一智慧、这一学问是怎么样的。下面讲〝慧〞这一个学问,就是从第十五品开始。

 

十五、《觉支品》;

 

十六、《杂事品》;

 

十七、《根品》;

 

十八、《处品》;

 

十九、《蕴品》;

 

二十、《多界品》;

 

二十一、《缘起品》。

 

以上的七品是以〝慧〞为主。就这样,就是〝戒〞六品、〝定〞八品、〝慧〞七品,戒定慧三学。所有的关要都在《法蕴足论》详细地加以探讨和解释。而且,这一品特别多的就是密义,就是密宗的教义也是蕴含其中、密宗的事相也蕴含其中,特别珍贵。由是, 圣宗为什么要特别重视这一部经典,为什么要特别对 师父讲这一部经,道理就在于此。

 

我们下面再继续地来学习《神足品第八》之一的原始的经典原文,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昨天唸过的我们重复再唸一下,然后再继续唸新的。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比丘众:有四神足,何等为四?谓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一;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二;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三;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四。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者,云何欲?云何三摩地?云何胜?云何胜行而名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

 

这一段经文,前面的是已经学过了,到哪里是已经学过呢?就是到〝是名第四〞这里,〝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这里所讲的〝四神足〞,四神足都是有四个不同的名词。这四个不同的名词实际上在题目上、名字上就已经讲明白了,这一部份祂讲的是什么内容?有些什么样的要求?达到什么样的水准?这个水准就是叫〝胜行〞,你过了这个宗教过程,达到了〝胜行〞这一个阶段,你才能够称得上开始要进入成就神足了。如果没有经历这一个宗教过程、没有进入胜行──这个〝胜〞还不是〝神圣〞的〝圣〞,是一个〝胜利〞的〝胜〞。

 

这里头我们再回顾一下早几个星期前所讲的、讨论的〝内眷属〞,〝内眷属〞有〝胜眷属〞、〝圣眷属〞。这个〝胜眷属〞就是〝殊胜〞的〝胜〞,现在就是讲这个〝殊胜〞的〝胜〞。也就是说,所有的一些大的成就,事实上可以称之为〝成就〞的成就,实际上一定要达到〝胜行〞的这个水平,也就是说〝殊胜〞的宗教过程,而不是〝殊圣〞的宗教过程。〝圣〞就是达到更高的层次,现在是首先要过〝殊胜〞这一个档次,这个档次是有三十六个等级。

 

为什么要那么多等级?是因为众生的根器不同。众生不同、根器不同,一定要根据众生根器,应根设教,不可以一概而论的、大家同学一个法门,一定要仔细地看这一个人的根器怎么样,导师要对每一位合资格的行者作终身的考核、终身的〝考量〞。这一个考核是正能量的考量,要看他能够吸收到正能量时候的正确态度有没有;有正确的态度、能够接受,当然能够不停地、一个档次、一个档次地前进,一个档次、一个档次地深入。如果没有〝虹转圣种〞,万万不可以勉强。

 

尤其是大弘圣用阶段讲〝神足通〞,神足通这里就讲得非常的清楚。第一个神足就是〝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所以〝欲三摩地〞,我们首先要来研究一番,什么叫〝欲三摩地〞?所以在经典上最开始也就是这样说的:

 

云何欲?也就是什么是〝欲〞呢?云何三摩地?云何胜?因为前面讲到〝胜行〞,为什么说是殊胜的行呢?所以祂三个〝云〞的问号设问之后,下面就是有了第四个设问,第四个设问就叫云何胜行而名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

 

佛经就在这里自己解释了,祂说:

 

此中欲者,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

 

祂说这句话里头的〝欲〞是〝依出家远离所生的善法所起〞。

 

欲乐、欣喜,求趣希望,是名欲。

 

这里讲得比较明确。明确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出家了、远离了尘世──世界上的五浊恶世,远离了之后产生了什么问题呢?从而就是生起了善法──〝所生善法所起〞。

 

这里头有〝欲乐、欣喜,求趣希望,是名欲〞。欲乐、欣喜是指什么呢?也就是说出家了以后所生起的法喜。你有出家而生起的清净法喜,这个就称为〝欲〞。所以很明显这个〝欲〞很殊胜的,跟凡夫的不清净之〝法喜〞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所以在出家中生起了法喜,这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情。

这里所生起的〝欲〞,不是凡夫之〝欲〞;这里所生起的〝欲〞是圣者之欲。当然,因为还没有修持过,还不可以称为〝圣者〞,还是在进行〝胜行〞之中的〝欲〞。这个是殊胜之欲,不是凡夫之欲;所以这个是不同的,这是法喜之

欲,这个是不一样的。

 

下面就进一步地解释这一个〝欲〞,把这个〝欲〞加以定义化、把这个〝法喜〞加以定义化。经文怎么说呢?祂说:

 

三摩地者,谓欲增上所起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乱、摄止、等持心、一境性,是名三摩地。

 

祂现在这里定义了,不是凡夫之欲,是法喜之欲,不是凡夫的不清净的欲望,而是圣行者的希望。在这样的宗教过程中,这里有具体的解释成为〝三摩地者,谓欲增上所起〞;三摩地境界,就是三昧耶境,我们四重多维度时空的理论中可以学到。这个境界只有在出世以后才是能够达到的一种境界,现在我们就在入世中间──也就是说离家梵行的时候,已经开始达到了,而且已经开始实践了;以便是到了那一个境界,在那一个语言境界、空间境界的情况之下才能够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说那一空间就是指隐态世界。

 

在隐态世界所发生的东西,在显态世界已经可以用我们六识听得懂的语言去加以实践。所以我们讲的所谓的〝神通力〞,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是这一种状态,而是有根、有据、有宗教过程、有宗教的圣行、有宗教的教相法理、有宗教的事相实践。所以,一定要导师亲自指导而行、过这一个宗教过程。如果你不过这个宗教过程,很困难去实行这个生活,也很困难去理解这一种法喜。

 

为什么很多来南极边陲──南天极地大雷音寺去实践这个宗教过程的时候,那个地方虽然非常的简陋、生活非常的艰苦,但是有很大的法喜;大家来而忘返,不想回去,只想长留在南天极地大雷音寺。为什么?就是这一个不是凡夫的欲望,而是巨大的胜行法喜。由于这个法喜,促使了自己的灵性功德的升华。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这个也就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很多人来到圣地不愿意回去的道理。当然,这个地方有一个境界是必不可少的,就是一定要清净、一定要无我、一定要调伏、一定要精进。你没有清净、无我、调伏、精进,那么这样的情况就没有我们所称之为的〝法喜〞。因为不清净,思想如果说堕落到一个凡夫,那么虽然你已经来到了圣地,但是圣地的胜行、圣地的三摩地入不到自己的心里;入不到自己的心里就没有这个法喜,没有这个法喜就不会生起圣者的欲望,那生起什么欲望呢?就是只能够生起凡夫之心的欲望。

 

那如果说凡夫之心的欲望到圣地来感受的,当然是感受不到有什么舒服了;凡夫之心的欲望达不到呢,心里头就变成是很不舒服。很不舒服呢,不仅是身在圣地不知圣,而且身在圣地只想着自己尽快地离开、快快地结束这三个月的时光;或者是由于什么样的条件限制,快快地把这个条件限制拿掉,拿掉了快快地自己去自我快乐。

 

所以这样的一种凡夫心的修行跟圣者心的修行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情。所以这里头已经在经典上非常清楚明白地加以解释,〝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者〞,这个〝神足〞有一个定义;第一个定义就是〝欲〞:

 

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者,云何欲?云何三摩地?云何胜?云何胜行而名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此中欲者,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欲乐、欣喜,求趣希望,是名欲。三摩地者,谓欲增上所起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乱、摄止、等持心、一境性,是名三摩地。胜者,谓欲增上,所起八支圣道,是名胜。

 

这里头又进一步解释了什么是〝胜〞、什么是〝欲三摩地〞。这个〝欲三摩地〞,由于法喜而引起的〝欲三摩地〞,这里头祂有一个定义──“三摩地者,谓欲增上所起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乱、摄止、等持心、一境性,是名三摩地。

 

所以,刚才所讲的四神足的第一个神足,就是谓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一。这个第一是基础,是一切圣密宗古梵密金刚禅佛教修持的基础。你没有这一个基础,难以完成圣密宗古梵密金刚禅的修行。因此,这一个修行一定要生起〝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这个基础就有了。

 

刚才已经具体地解释了什么是这个〝欲〞。所谓的〝欲〞,很简明地说,这个就是法喜。你有了这个法喜,他能够运用三摩地的定力解决凡夫所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这个就称为〝欲〞──〝欲三摩地〞。建立了欲三摩地,有超越凡夫的法喜的时候,那个时候你所生起的胜行,你就可能能够顺利地过得完这一个宗教过程,成就四神足里头的第一个神足。

 

当然,〝神足〞我们上次已经讲过了,神足、神足,不是〝走路跑得快〞,一个人有千里马的功夫才称为〝神足〞,说是广州到北京一天就走到了这个叫〝神足〞。这样的解释实际上是不对的。我看看有一些网站就是这样解释──神足,神足就是跑得快些。这个事实上不是。这里〝神足〞有具体的要求,〝神足〞有具体的心理要求,〝神足〞有具体的目标的要求,〝神足〞有具体的达到什么样的水准的要求,〝神足〞有具体的达到怎么样由凡转圣的一些修练过程中的要求。

 

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暂时的就讨论到这里。以后我们再来开始讨论第二个──〝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和〝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这个是第三),那么第四就是〝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这样,四个神足都具备了,从心理到生理、从生理到法理,从初浅的六识之法到第七识、第八识之法,一直到第九识庵摩罗识的法,一直到圣密宗之法、古梵密之法、金刚禅之法都具备了,我们这个宗教过程才能够完成得好。

 

今天我相信让大家基本上能够理解,我们所讲的〝宗教过程〞主要是讲什么,主要是指什么。

 

阿弥陀佛!各位听众下次再见。

 

 

广播电台:

感谢 薄伽梵 师尊的圣密龙讲教法。我们希望下星期能够再请到 薄伽梵 师尊为我们继续圣示。谢谢 师尊。阿弥陀佛!





  1. yiyi5641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Windows XP
    为什么很多来南极边陲──南天极地大雷音寺去实践这个宗教过程的时候,那个地方虽然非常的简陋、生活非常的艰苦,但是有很大的法喜;大家来而忘返,不想回去,只想长留在南天极地大雷音寺。为什么?就是这一个不是凡夫的欲望,而是巨大的胜行法喜。由于这个法喜,促使了自己的灵性功德的升华。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2. yiyi5641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Windows XP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比丘众:有四神足,何等为四?谓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一;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二;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三;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四。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者,云何欲?云何三摩地?云何胜?云何胜行而名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
  3. yiyi5641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Windows XP
    刚才所讲的四神足的第一个神足,就是“谓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一。”这个第一是基础,是一切圣密宗古梵密金刚禅佛教修持的基础。你没有这一个基础,难以完成圣密宗古梵密金刚禅的修行。因此,这一个修行一定要生起〝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这个基础就有了。
  4. 谦虚谨慎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Windows XP
    刚才所讲的四神足的第一个神足,就是“谓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一。”这个第一是基础,是一切圣密宗古梵密金刚禅佛教修持的基础。你没有这一个基础,难以完成圣密宗古梵密金刚禅的修行。因此,这一个修行一定要生起〝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这个基础就有了。
  5. 谦虚谨慎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Windows XP
    什么是〝欲三摩地〞。这个〝欲三摩地〞,由于法喜而引起的〝欲三摩地〞,这里头祂有一个定义──“三摩地者,谓欲增上所起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乱、摄止、等持心、一境性,是名三摩地。”
  6. 背尘合觉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Windows XP
    感恩 薄伽梵 师尊的圣密龙讲教法。
  7. vmp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Windows XP
    为什么很多来南极边陲──南天极地大雷音寺去实践这个宗教过程的时候,那个地方虽然非常的简陋、生活非常的艰苦,但是有很大的法喜;大家来而忘返,不想回去,只想长留在南天极地大雷音寺。为什么?就是这一个不是凡夫的欲望,而是巨大的胜行法喜。由于这个法喜,促使了自己的灵性功德的升华。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8. vmp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Windows XP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比丘众:有四神足,何等为四?谓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一;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二;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三;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四。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者,云何欲?云何三摩地?云何胜?云何胜行而名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
  9. yiyi5641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Windows XP
    刚才已经具体地解释了什么是这个〝欲〞。所谓的〝欲〞,很简明地说,这个就是法喜。你有了这个法喜,他能够运用三摩地的定力解决凡夫所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这个就称为〝欲〞──〝欲三摩地〞。建立了欲三摩地,有超越凡夫的法喜的时候,那个时候你所生起的胜行,你就可能能够顺利地过得完这一个宗教过程,成就四神足里头的第一个神足。

发布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