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禮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師尊
頂禮 歷代聖祖師佛
感謝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師尊,慈悲恩賜弟子積功德。弟子願把所有功德迴向所有眾生!
敬愛的 師尊爺爺:
您好!
弟子很快就將結束此次50天的閉關修行。弟子懷著萬般不捨之情寫下這份閉關總結,叩請 師尊爺爺批評、教育、遮止、聖示!
一、淨化六識
此次的閉關與前年來時大為不同,一是時間上,前年只有短短的10天,根本算不上是閉關,而此次(儘管仍覺得時間十分倉促),有50天時間使自己的宗教過程和修持可以有效展開。
在總部的修持過程中,從一開始就困擾自己的就是在修持時,思維無法集中。由於在世間法的生活中,沒有如法地進行修持,沒有以神聖的戒律嚴格地要求自己,故使自己的六識不斷受到雜染且未即時淨化。那種狀態,真的是不落因果地以各種形式損害自己的“法身慧命”。
於是就導致在修持、學法的過程中,常常會有雜念產生,而不清淨、不無我、不調伏、不精進的念頭更是無孔不入。而一旦自己不能清靜下來,就如 師尊爺爺所教育弟子的:“不能夠清靜下來,就無法和 師父瑜伽,就無法感受到 師父給你的能量。”
就像有的時候,弟子前一段時間還能感受到能量在頭部聚集,頭很熱,但下一秒,一個不清淨的念頭出來的時候,頭部的能量就散了。而且弟子感覺,如果在修持過程中,人無法清靜下來,人就會變得十分煩躁不安,最終使整個修持無法順利地進行下去。
所以,一定要淨化自己的六識。這個過程也許會有些漫長,也許會有些磕磕絆絆,但是正因為淨化的重要性,所以更要迎頭趕上。不然,就很難進入更進一步的修持。
二、切勿執著,放下自我
在總部的閉關,亦是一個教人慢慢放下執著的過程。
弟子一直以來都很執著,對成績執著,對吃喝玩樂執著,對自己應該有怎樣的性格、要有怎樣的情緒很執著,對別人的看法很執著……好像什麽事情都可以稱為執著的對象。但是, 師尊爺爺教導弟子:“不要執著,一執著就一定會有障礙。”
每當弟子執著一件事情的時候,這件事情就一定辦不好,成績如此,學法修持亦是如此。而且執著地想要得到的東西,在沒得到時人會焦慮不安,在得到後,仍是焦慮不安。而且如果一味執著,人也許還會生氣。總之,真的是煩惱叢生。
但是弟子發現,當自己無我的時候,就不會執著了。“無我”並不像世間法所說的“無私”,而是一種明白宇宙規律後,靠近靈性生命的一種狀態。
三、諸法空性,回歸宇宙的原點
正如 師尊爺爺對弟子聖示:“靈性生命是自由自在的,它沒有性別之分,自然也沒有你、我的概念。一個小孩子,他也是慢慢、慢慢知道這個東西是我的,那個東西是他的,才慢慢有‘我’的概念。”
《心經》中亦教導: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境。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這好像就是在形容靈性生命自在解脫的狀態。弟子亦突然想起 師尊爺爺過去的一句聖示:“聖密宗是讓人往回修的法門。”弟子以前不理解,看著 師尊爺爺和總部長老們都氣色紅潤、難辨年齡,以為“往回修”就是讓人返老還童。但現在想,“往回修”是否是讓人尋找到最本初的靈性生命的狀態。
弟子想起媽媽常說弟子小時候總是很開心,看到誰都“咯咯咯咯”笑,別人兇弟子,弟子也還是“咯咯咯咯”笑。但這段無煩惱、很快樂的時期,弟子是沒有任何記憶的。當弟子有記憶的時候,已經開始分別什麼東西是我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已經開始會生氣,會吵鬧。弟子不知道那段沒記憶的時期是不是一種最接近靈性生命的狀態,因為最接近,所以“無受想行識”,所以不存在記憶。
師尊爺爺聖示:“諸法因緣起,諸法因緣滅,所以沒有事情可以去執著。靈性生命在空中是毫無束縛、自由自在的,而我們做任何事,要讓自己回歸到宇宙的原點。”而回歸到宇宙的原點,即是回歸到靈性生命。
弟子在修持的時候, 師尊爺爺教導弟子讓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放鬆下來,弟子發現,最先要放鬆的就是“意”,因為“意”的放鬆可以帶動前五識的放鬆。但是“意”卻是最難放鬆的,因為要使意放鬆,即內心要清淨,要沒有雜念,內心要升起慈悲,做到心無掛礙。而做不到這些,就無法自在,就難以在修持的過程中體會到法喜。由是,弟子好像對 金剛佛臨小活佛在其論文中寫到的“這個身體實際上是一個為您積累靈性功德的工具”有了更深的理解,但弟子難以用語言將這份感覺表達出來,祈請 師尊爺爺原諒。
此外,在 師尊爺爺教導下的修持中,弟子也逐漸體會到“清淨”並不是說大腦空空如也,而是說,對於同樣一件事情、一個動作,你所升起的念頭是污穢的還是清淨的。弟子感到這點真的很重要,但是升起清淨的念頭仍需要弟子不斷淨化自己的六識,並通過不斷學法跟進自己的法理基礎,否則,“清淨”的狀態仍只能掛在嘴頭,難入心頭。
四、鞏固信心力、反省力
對於信心力的重新認識,是弟子此次在學法上比較大的收穫之一。這一突破推翻了弟子之前簡單的、錯誤的“自信”的理解,並在 師尊爺爺的教育下,弟子逐漸意識到自己的信心力還如空中樓閣一般,並不扎實。
由於這一點,弟子需要牢牢謹記 龍聖長老的開示:通過不斷深入地反省,鞏固自己的信心力。
弟子理解,反省力的穩固與否其實和信心力的鞏固是相輔相成的。感覺如果信心力薄弱,反省也就無法深入;反省力薄弱,則信心力也難以鞏固。
在世間法的生活中不積極為自己創造到總部來的聖緣,不積累靈性功德,是信心力不足;到了總部,卻開始懼怕再回到世間法的生活,亦是信心力不足。
“度眾”是聖密行者修行不可動搖的目標。而眾生都在世間法的生活中,遍嘗冷暖悲苦,聖密行者如若不能夠將聖密法在世間法中升起大用,那又談何“度眾”,這樣的態度與那些遠離紅塵,到深山老林中過青燈古寺生活的居士又有何區別。
所以弟子應該做的,是否是通過不斷學法、修持、與 師尊爺爺瑜伽,使自己“心無掛礙”,“無有恐怖”,並隨順因緣,努力積累靈性功德,以創造靈性聖緣,重返自己心中的“延安”。
五、升起慈悲,入五濁之世
弟子一直以來都對“慈悲”的概念感到很模糊,但在此次閉關中,弟子逐漸有了一點較為清晰的認識。
道霖長老在教導弟子不要執著,要無我的時候常說:“閉上眼睛,想想路上多多少少形色匆忙的眾生,他們都不明白宇宙的規律,不明白宇宙道德,多麼可憐,多麼可悲。”長老當時悲憫的神情,一直令弟子深為震撼。弟子在那一霎那,感到“度一切苦厄”不再是一句簡單的文字,祂是真情實意的,其間的慈悲情懷真的是切實令人感動。
師尊爺爺亦在修持時教導弟子:“要讓內心首先升起慈悲。什麽是慈悲?就是不起惡念,就是不生氣,就是不用負面的想法看問題。”其中三個“不”正是弟子一直努力著希望做到,卻總是難以做到的事。
弟子想這種態度也許就是一種負面的想法。因為有的時候,當弟子內心想著:“一定可以做到不生氣!一定可以做到不起惡念!一定可以做到正面地看待所有事情!”的時候,內心是有種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力量的。
所以弟子希望這次回去可以真的、真的做到不生氣。其實弟子也真的沒必要生氣,因為所有的矛盾衝突都是因為眾生不落因果而產生的,而弟子有 師尊爺爺緊緊的愛護,有 師尊爺爺為弟子指引一條光明的道路,再者,眾生不落因果,所以弟子應該更加悲憫他們,更加關愛他們,而不是與他們一起下墮。
弟子真的、真的希望做到這一點。因為當弟子在做“悲智雙運”的修持時,弟子感到每一次雙手畫圈並在胸前合十的時候,就像用左手的慈悲和右手的智慧,將大千世界所有的眾生緊緊擁抱在胸前。那一霎那的慈悲的力量,是 諸天諸佛恩賜弟子的,是 師尊爺爺恩賜弟子的,弟子真的覺得內心霎時一片光明。
並且在今天的修持中,當內心充滿法喜的時候,弟子突然覺得這個世界真的很美好很美好,弟子突然想起 師尊爺爺對弟子的聖示:“你說你好像感覺不到愛,那是因為全世界都在愛著你!”是的,弟子是因為太幸福了,太習慣於被滿滿的愛包裹著,所以才會說出“不知道什麽是愛”的話。其實真的,弟子的父母、身邊的朋友、老師、長輩,他們雖然並不知道什麽是宇宙真實,他們雖然也會生氣,但他們的的確確都將他們認知範圍內最珍貴的愛給予了弟子。所以弟子真的應該感恩這個美麗的世界,弟子想,其實自己也是真的很愛、很愛他們的。只是弟子要將這份愛提升,提升到聖緣慈悲心的高度,只有如此,才能帶給他們最大的呵護,才是對他們最大的感恩。
所以,弟子不想再生氣,因為弟子真的愛著身邊的所有人,生氣無法拯救任何人,只會傷害別人,傷害自己,尤其是損耗自己的靈性功德,在自己的修持道路中設下道障。
所以弟子會在回國後努力踐行自己的承諾,努力完成 師尊爺爺的教導,不讓 師尊爺爺失望,不讓 師尊爺爺擔心。
弟子亦希望可以超越“宇宙是靈性的幻象”這一巨大的六識障礙,超越日出日落這一時間感知,更超越南北半球這道空間感知。
使自己一直緊緊地和 師尊爺爺瑜伽在一起,與 師尊爺爺的法性身結合在一起。直到聖緣成熟時,弟子終於回到 師尊爺爺身邊時,可以驕傲、勇敢、大聲地告訴 師尊爺爺:“勝敏沒有辜負 師尊爺爺的期望,沒有生氣,一直愛著這個世界,愛著身邊的人!”
以上是弟子的閉關總結。
祈請 師尊爺爺批評、教育、遮止、聖示!
恭請
聖安!
弟子 VSM 敬叩
2013.7.12
[2:30:37 AM] DM&DSL: (sun)師父:
VSM已於北京時間昨晚12點12分安全抵達上海浦東機場。今天早上4時左右平安回到杭州。
勝敏氣色很好,形象改觀,也比以往懂事成熟不少。對聖密宗的感悟、信仰和崇敬也從自發轉向自覺和自為。
為此,弟子深感欣慰,並由衷地感恩師父。
特此報告,祈請師父加持、批評和遮止!
弟子SS、MM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