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 師尊聖密龍講
學習習主席的發言
廣播電台:今天 薄伽梵智及維摩詰 師尊來到我們廣播電台上做聖密龍講的聖示,薄伽梵 師尊你好,阿彌陀佛!
薄伽梵師尊:阿彌陀佛!
廣播電台:今天 薄伽梵智及維摩詰 師尊將與我們分享一位聖密行者所寫的學法總結報告以及做相關的聖密龍講教法聖示。現在恭請 薄伽梵師尊為我們作聖示。
薄伽梵師尊:阿彌陀佛!
各位聽眾,大家好!
今天是2014年12月13日星期六,第421次聖密龍講。
近階段來我們連續的在我們的網上發表了習主席的經典的發言,以及我們在聖密龍講中學習習主席的精彩演講,掀起了全世界的聖密行者、聖密上師、聖密長老、聖密天口長老的熱議,他們紛紛地寫來文章和發表了他們的看法。我們今天分享一篇行者的來信。
文章說: 謝謝師尊再次聖示分享了習近平主席的發言,其實弟子覺得習近平主席的發言經常都是非常精彩和經典,他的發言常常冥契宇宙超越界的智慧和方便,所以弟子也覺得經常能夠學習到許多,不僅瞭解了世界以及祖國當下的發展方向,更對自己個人的修行具有啟迪的價值。
如果能夠明白“善男子,有善方便,隨順眾生,說有兩諦。善男子,若隨言說,只有兩種,一世法,二出世法。善男子,如出世之人所知者,名第一義諦;世人所知者,名為世諦。”而本質上世諦者,即第一義諦,也是即事而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經常性地學習這些講話演講,而最關鍵的,是我們要學會以靈性的思維來思維和領悟這些“世諦”。
學習習主席的發言,往往可以給我們的弘法帶來更多的智慧,因為要瞭解眾生、瞭解社會,才能真正有的放矢地幫助眾生、解脫眾生,同時,習主席的發言也是在某種程度上給予弟子示範,如何以另外一種語言、沒有一句“佛話”地把第一義諦具體化地表達給眾生。
那我們點評一下,上文討論了〝世諦〞和〝第一義諦〞兩者要相融相契,融會貫通,這在法性的立場上、在道的立場上、道法的立場上融會貫通,那麼世諦就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也可以以世諦加以體現。所以當我們學習習主席發言的時候,很明顯可以從他的演講中感受到很多的人生智慧。
如此了解眾生,了解社會,如此才能真正的有的放矢地幫助眾生,從這裡聯繫到我們的《聖祖經》,《聖祖經》中說:不捨道法現凡夫事,是為宴坐。這句話就已經顯示了第一義諦和世諦的法性的和溝通。在不捨道法的第一義諦的原則之下體現世諦的〝渡眾〞的方便。
因此我們就可以看到習主席他的講話里雖然沒有一句的“佛話”,但是他的講話里融匯了大聖釋迦牟尼佛祖極終善性的智慧和慈悲,把慈悲、智慧,包括對眾生的愛都體現在上面。
習主席有一句話叫“命運共同體”。不同的國家的人,不同國家的命運,但是都生活在命運共同體之中,體現了宇宙的〝人和人是一個不連續整體〞,體現了〝國家和國家是一個不連續的整體〞,體現了〝宇宙的大愛〞。
我們再學習行者的文章,文章說:這篇《習近平外事工作會議最新講話放9大信號》和〈全軍裝備工作會議的講話〉,中國對外事工作未來的指導方針,不僅對現實的世界和平有預示,值得整個世界關注,包括關乎聖密行者的期待世界和平的願景,而且,對中國的聖密行者尤其有很現實的意義,因為我們的 師尊是在境外,祖國與世界的關係、與澳洲的關係,甚至已經直接地關係到我們個人的學法和解脫。很令人高興的是,習主席的發言,處處顯示了祖國將會持續前段向全世界展現的“和平的獅子”的特質,尤其〈在全軍裝備工作會議的講話〉,充分展現“上兵伐謀”的大智慧。
習主席對外事工作的指導性發言,總結表彰近幾年來的外事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令弟子想到澳洲的沈總領事到施偉強總領事以及現在的宋總昱旻領事,從他們身上所體現出的祖國的日益開放,以及與國外華人多層次、多角度的相互理解與支持,包括善於開拓與澳洲高層和諧交流的新領域,感受到習主席的表彰讚美是言出有物的肺腑之言,的確是 “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針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主動謀劃,努力進取,對外工作取得顯著成績。我們著眼於新形勢新任務,積極推動對外工作理論和實踐創新,注重闡述中國夢的世界意義,豐富和平發展戰略思想,強調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提出和貫徹正確義利觀,宣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推動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提出和踐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真實親誠的對非工作方針。”
從這裏,也是可以感受到習主席的務實、實事求是。
上面這段文章我們再來點評一下。
這裡就是講到《在全軍裝備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充分展現“上兵伐謀”的大智慧。上兵伐謀是出自於《孫子兵法謀攻篇》。原來的意思是讓敵人的軍隊喪失戰鬥能力,從而使自己一方達到完全的圓滿的勝利的目的。表現出沒有通過雙方軍隊的武力火拚就能夠使對方屈服,讓對方投降。這個就是孫子兵法里講的所謂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個孫子兵法是非常有名的一部著作,他有幾個別名,有叫《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有的稱為《孫武兵法》。在春秋的末期,大約公元前515年—公元前512年,這個時期的孫子是跟大聖釋迦牟尼佛祖所誕生差不多的同時代的人。
這裡所謂上兵伐謀我們最接近的比喻就好像我們曾經說過的動禪陀羅尼是“保護對方不受傷的武功。”所謂上兵伐謀它也是不讓對方的軍隊人馬受到武力的攻擊和傷害就能夠令他投降,不通過雙方軍隊的熱血奮戰就能夠使對方軍隊屈服。
所以上兵伐謀現代的人把它演繹成作戰時必須堅決的抓住戰機,沉重的開戰做好充分的準備。後來被人們引申為不通過雙方軍隊的兵刃交鋒便能夠使敵軍屈服。事實上這裡頭上兵伐謀就是指謀略,是指外交上的謀略。
外交上的謀略可以通過沒有兵刃流血的,通過外交作戰外交的談判就解決了戰爭,所以啊從這句話看孫子兵法的思想內涵實際上《孫子兵法》這裡所講的抓住戰機,這個戰機可以理解成為顯態的這種戰機,也可以理解為隱態的通過外交的、和平的、靈性的思維所造成的一種外交說服力。所以現代人也把這種說服力,理解成為這是一種心理戰術,通過這種心理戰術能夠不戰而勝,調服對方。
戰爭的本身是損害別人也同時傷害自己,因此軍事上的實際上的武器的作戰還不如通過優秀的思考,優秀的智慧,運用軍事上戰略性的威脅,用經濟上的手段,這樣更加有利於本國。
從世界形勢看,現在世界有的地方比較複雜,大多數國家遇到糾紛也很少直接用武力,大多數國家都希望和平的談判。現代的一些外交家曾經說過:外交上最大的失敗也就是動用武力。
能夠不用武力,能夠運用智慧解決,這個就是上兵伐謀,體現了優秀的指揮者智慧的領袖通常在全局上、戰略上大的謀略。通過謀略抓住有利時機,抓住戰爭的謀略而在可戰可不戰的情況下應用不戰而屈人之兵
因此啊這也是跟我們動禪陀羅尼所講的保護對方不受傷的武功,這個原理本質上是一致的。這個《孫子兵法攻謀篇》上講: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個將帥衡量戰爭取勝的一般的原則是你能使敵國完整無損的降服,這是上策。而攻破敵國,使其殘缺受損,就略遜一籌。如果能使敵方的一個軍隊將士完整無缺的全部降服為上策,而運用武力擊潰敵軍一個軍就稍遜一等。能使敵方的一個旅將士完整無缺的全部降服為上策,而運用武力擊潰敵軍一個旅就稍遜一籌。
擊潰敵人一軍啊,軍是一萬兩千五百人,這個是古代的建制,一個旅,是五百人。在《孫子兵法》里講,能使敵人一卒降服是為上策,擊敗了一卒兵就差一等了。這裡的一卒,古代的一卒相當於一百人。《孫子兵法》講:全伍為上,破伍次之。那麼這個伍就是五個人稱為一伍。士卒全員歸復是為上策,擊潰一伍士卒就差一等。
百戰百勝,雖然高明,但是把人家擊潰了,這還不是最高明的。在攻擊敵方之前就已經讓敵方的軍事能力包括指揮能力,作戰能力,後勤能力,糧草的輸送嚴重的短缺,以造成根本無力抵抗。所以《孫子兵法攻謀篇》說,這個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方法,這個就是上兵伐謀的基本的思想。
今天由於時間的關係,聖密龍講暫時到此結束,明天繼續來學習他的文章。各位聽眾,再見。
阿彌陀佛!
廣播電台:
很感謝 薄伽梵 師尊今天的聖密龍講教法聖示。我們期待明天繼續地聆聽 薄伽梵 師尊的聖示。謝謝 薄伽梵 師尊!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