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7 講文帝為跋陀建少林2015 年 6 月 27 日薄伽梵師尊聖密龍講

MK3_3599.jpg

MK3_3610.jpg

MK3_3627.jpg

MK3_3630.jpg

MK3_3645.jpg

MK3_3648.jpg

MK3_3787.jpg

MK3_3817.jpg

MK3_3830.jpg

MK3_3740.jpg

第477 講 2015 年 6 月 27 日

薄伽梵師尊聖密龍講

孝文帝為跋陀敕建少林寺

廣播電台:

非常感恩薄伽梵師尊賜予我們今天的聖緣,來到電台廣播上來作聖密龍講的聖示。

薄伽梵師尊,您好!

阿彌陀佛!

 

薄伽梵師尊:

阿彌陀佛!

 

廣播電台:

今天,薄伽梵智及維摩詰師尊將與我們分享一篇刊登在《中國宗教》上的文章,題目為《少林寺走出國門中國文化造福世界》。現在恭請薄伽梵師尊為我們作聖示。

 

薄伽梵師尊:

阿彌陀佛!各位聽眾大家好!

今天是 2015 年 6 月 27 號星期六,第 477 次聖密龍講。

今天,我們聖密龍講的內容是大家一起來分享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是在 2015 年 6 月 13 號發佈的。 6 月 13 號剛好是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師來到塔州的第二天。

這篇文章是發佈在《中國宗教》上。這篇文章它的題目是《少林寺走出國門中國文化造福世界》,發佈日期: 2015-06-13 ,文章的作者是戴繼誠。文章說:

“今年兩會期間,少林寺住持永信法師證實了少林寺將在澳洲肖爾黑文市建造分寺的消息。他稱,該計劃源於9年前一名洋弟子的願望,但好事多磨,直到今年二月才付清款項。項目包含一座少林寺澳洲分寺,一間四星級酒店 ,一所少林功夫學院以及相關配套設施等。

近年來,少林寺依靠自身力量,相繼在國外建立40多個文化機構, 100多位少林僧眾常年駐外傳授少林功夫,指導各界人士進行禪修體驗。與此同時,少林寺還在歐洲和北美地區成立少林聯合會,舉辦少林文化節,少林寺不斷豐富和完善“以武會友”的文化交流模式,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友人的理解和認同。

一、走出國門——當代中國佛教的歷史擔當

禪 本是一種古老的修行方式,如參禪打坐等,中國禪宗卻將它昇華為一種生活藝術、人生體驗與主觀境界。對原則精神的持守與修行方式的靈活讓禪宗有了更多的拓展 空間,避免了僵硬守舊被淘汰與捨本逐末被通話的命運,始終執中國佛教之牛耳,代表了中國佛教的特質。今天的中國與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敢於擔當、有 所作為是時代賦予中國佛教的歷史使命。

慧 能南禪興起後,將修行與生活融為一體。既解決了“自救”問題,也實現了“救他”的目標。近現代以來,由太虛法師倡導的“人間佛教”運動遠紹南禪餘韻,近攬 時代風潮,為佛教新生指明了方向。可以說,“人間佛教”既是一種思想願景、一種社會運動,更是一種實地修行。如何豐富其內涵、完善其宗旨,不僅需要理論上 的創新,也要實踐上的突破。

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佛教百廢待興,“人間佛教”主要是“謀生存”, 30年 後的今天,在生存問題解決的情況下,“求發展”已經是迫在眉睫、責無旁貸。一方面,中國社會經濟的長足進步為佛教走出國門提供了物質上的豐足和觀念上的自 信;另一方面,現代資訊與交通雖然拉近了國與國之間的物理空間,卻沒能縮短人們之間的心理隔閡,衝突與戰爭、貧困與疾病依然困擾著世界。當此之際,傳承千 載、獨具東方智慧的禪宗理應走出國門,以增進共識,消除誤解,化解衝突,安頓身心,為不同國家、族群間建構起一座溝通心靈的精神紐帶。這裡既有“普度眾 生”的教義要求,更是救苦救難的菩薩情懷。

二、海外發展——一種雙贏

少林寺本身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北魏太和年間,孝文帝為來華的天竺僧人跋陀敕建少林寺,供其修法、譯經。之後又有勒那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後弘法傳教,開闢譯場。南北朝時期,來華弘法的菩提達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弘揚禪法,奠定了少林寺的禪宗祖庭地位。

走出國門,不僅是對少林寺的全新挑戰,更是對僧眾適應現代社會的難得歷練。永信法師深有體會。他說:“在交流中,不僅傳播了文化,更產生了智慧,使我這個身處中國山中寺廟的和尚,不自覺中具有了國際視野,拓展了思路,做出了一些旁人看不懂、不理解的事。”

應該說,少林寺走出國門,不僅有宗教上的需要,也出去“維權”“打假”的無奈。一些組織或個人假借少林寺名義在歐美等國從事商業演出,歪曲佛教真義,損害少林寺形象。此外,國外惡意搶注、濫用少林寺商標現像也與日俱進,難以禁絕。 2002年4月,日本商標事務所一名負責人給永信法師的報告中稱,日本國內註冊“少林”“少林寺”“少林拳”“世界少林寺”相關商標多達272項,全球其他28個國家也有連鎖註冊情況。該負責人還提醒說,你們再不行動,這個世界就快搞不明白誰才是正宗的少林寺、少林文化繼承人了。

2001 年7月,少林寺俗家弟子戴勒在柏林開辦了“少林文化中心”,這是首個由少林寺授權合作的海外分支機構。在此之前,戴勒已經在歐盟範圍內註冊了包括醫療用品、電腦、服裝鞋帽、食品等在內的11種類別的少林商標。為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少林寺方面與戴勒進行了歷時半個月的艱苦協商。雙方以誠相待,戴勒最終決定無償轉讓德國少林寺商標權,少林寺方面則授權他在德國成立“少林文化中心”,該文化中心的成立受到德國各界的歡迎。

改革開放以來 ,到澳洲旅行與定居的華人日漸增多,佛教已經成為當地發展最快的宗教。此次在澳洲建造少林寺分寺,不僅可以滿足亞裔華人群體的宗教需要,也能夠對當地經濟起到推進作用。據當地政府預期,項目將直接創造750個就業崗位,為相關支持產業帶來900個工作崗位,項目本身每年將帶來約132億澳元收入。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自利利他、實實在在的“雙贏”合作。

三、敢於擔當,更需要定力

少林寺的變遷是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永信法師曾感慨的說:“少林寺在國際交往中之所以有一定影響,是因為我的身後不僅僅是少林寺,而是一個偉大的中國。”沒有一個強大的中國,也就沒有舉世矚目的少林寺。

對 於外界質疑澳洲建寺是“迎合世俗”“商業運作”,永信法師回應說,高爾夫球場和度假酒店的投資和規劃與少林寺無關,“少林寺的禪修空間、農禪空間、禪武空 間必須由少林寺做主,如果企業家從中看到人流、需求和商業機會,大家願來共建共享,只要澳洲政府和民眾願意,投資者願意,我只會隨緣說好”。他強調,中國 可引進迪斯尼,國外為什麼不能引進少林寺?

佛教認為世界萬物因緣而生,相依而起,故要“隨緣”,但在維護佛教的根本教義上,則應堅持“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原則。毫無疑問,向西方社會介紹體大思 精、流派紛呈的中國佛教,必然有個磨合與適應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既要“隨緣”使之易於理解與接受,又要“不變”,堅守核心觀念,以免“變味”和“走 形”。如何在“隨緣”與“不變”之間取得平衡,不僅是對少林寺考驗,也是中國佛教面臨的時代課題。永信法師曾經說,少林寺的入世與交流,是為了讓更多的人 參與佛教、認識佛教。雖然僧人修行表面上有些變化,但傳統是不會丟的,我們只是在運用現代科技為傳統文化服務。 “我給眾人帶來的是法益。不是利益。”“法益”與“利益”並非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而應是並行不悖、各美其美的皆大歡喜。少林寺的探索之路固然有坎坷,但 堅定地走下去,必定會有一番新天地。

禪 與定合稱“禪定”,均指心專注於某一對象,以達到不散亂的境界。禪是少林寺的立寺之本,趙樸初先生曾有“天下稱第一,是禪不是拳”的告誡。走出國門的少林 寺尤其要保持“定力”,堅守底線,不忘根本,處理好手段與目的的關係,杜絕各種誘惑與乾擾,這既是對祖宗負責,對中華文明負責,也是古老的禪宗智慧歷久彌 新的不二抉擇。

(原載於《中國宗教》 2015年第5期,作者單位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全文已經念完了。整篇文章中,對我而言,很有感觸。

第一個感觸就是文章說:“少林寺依靠自身力量,相繼在國外建立40多個文化機構, 100多位少林僧眾常年駐外傳授少林功夫,指導各界人士進行禪修體驗。與此同時,少林寺還在歐洲和北美地區成立少林聯合會,舉辦少林文化節,少林寺不斷豐富和完善'以武會友'的文化交流模式,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友人的理解和認同。”少林寺的發展確實是我們的榜樣。

“今天的中國與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敢於擔當、有所作為是時代賦予中國佛教的歷史使命。”

“慧能南禪興起後,將修行與生活融為一體。既解決了'自救'問題,也實現了'救他'的目標。近現代以來,由太虛法師倡導的'人間佛教'運動遠紹南禪餘韻,近攬 時代風潮,為佛教新生指明了方向。”所以,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既是一種思想願景,又是一種社會運動,更是一種實地修行。怎麼樣豐富祂的內涵、完善祂的 宗旨呢? “不僅需要理論上的創新,也要實踐上的突破。”這是第一點感受。

第二點感受就是 “ 海外發展是一種雙贏 ” 。

這裡頭,“北魏太和年間,孝文帝為來華的天竺僧人跋陀敕建少林寺,供其修法”。 這一個說法是跟我們中國漢傳密教——聖密宗古梵密金剛禪佛教的理念相吻合 。 因此 , 這一點對我而言 , 感觸尤深 。

今天因為時間的原因,我們聖密龍講暫時到此結束,我們明天再來繼續這一個話題。各位聽眾再見 !

阿彌陀佛 !

 

廣播電台 :

很感謝薄伽梵師尊今天的聖密龍講教法,我們期待明天繼續地聆聽薄伽梵 師尊的聖示。謝謝薄伽梵師尊!

阿彌陀佛!


  1. zfxjia表示:
    這裡頭,“北魏太和年間,孝文帝為來華的天竺僧人跋陀敕建少林寺,供其修法”。 這一個說法是跟我們中國漢傳密教——聖密宗古梵密金剛禪佛教的理念相吻合 。
  2. zfxjia表示:
    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既是一種思想願景,又是一種社會運動,更是一種實地修行。怎麼樣豐富祂的內涵、完善祂的 宗旨呢? “不僅需要理論上的創新,也要實踐上的突破。”這是第一點感受。
  3. zfxjia表示:
    禪是少林寺的立寺之本,趙樸初先生曾有“天下稱第一,是禪不是拳”的告誡。走出國門的少林 寺尤其要保持“定力”,堅守底線,不忘根本,處理好手段與目的的關係,杜絕各種誘惑與乾擾,這既是對祖宗負責,對中華文明負責,也是古老的禪宗智慧歷久彌 新的不二抉擇。
  4. zfxjia表示:
    佛教認為世界萬物因緣而生,相依而起,故要“隨緣”,但在維護佛教的根本教義上,則應堅持“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原則。毫無疑問,向西方社會介紹體大思 精、流派紛呈的中國佛教,必然有個磨合與適應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既要“隨緣”使之易於理解與接受,又要“不變”,堅守核心觀念,以免“變味”和“走 形”。
  5. zfxjia表示:
    少林寺的變遷是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永信法師曾感慨的說:“少林寺在國際交往中之所以有一定影響,是因為我的身後不僅僅是少林寺,而是一個偉大的中國。”沒有一個強大的中國,也就沒有舉世矚目的少林寺。
  6. zfxjia表示:
    北魏太和年間,孝文帝為來華的天竺僧人跋陀敕建少林寺,供其修法、譯經。之後又有勒那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後弘法傳教,開闢譯場。南北朝時期,來華弘法的菩提達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弘揚禪法,奠定了少林寺的禪宗祖庭地位。
  7. zfxjia表示:
    現代資訊與交通雖然拉近了國與國之間的物理空間,卻沒能縮短人們之間的心理隔閡,衝突與戰爭、貧困與疾病依然困擾著世界。當此之際,傳承千 載、獨具東方智慧的禪宗理應走出國門,以增進共識,消除誤解,化解衝突,安頓身心,為不同國家、族群間建構起一座溝通心靈的精神紐帶。
  8. zfxjia表示:
    可以說,“人間佛教”既是一種思想願景、一種社會運動,更是一種實地修行。如何豐富其內涵、完善其宗旨,不僅需要理論上 的創新,也要實踐上的突破。
  9. zfxjia表示:
    走出國門——當代中國佛教的歷史擔當
  10. 溯汐潮表示:
    “北魏太和年間,孝文帝為來華的天竺僧人跋陀敕建少林寺,供其修法”。 這一個說法是跟我們中國漢傳密教——聖密宗古梵密金剛禪佛教的理念相吻合 。 因此 , 這一點對我而言 , 感觸尤深 。
  11. 溯汐潮表示:
    今天的中國與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敢於擔當、有 所作為是時代賦予中國佛教的歷史使命。
  12. 只是誤會一場表示:
    第二點感受就是 “ 海外發展是一種雙贏 ” 。 這裡頭,“北魏太和年間,孝文帝為來華的天竺僧人跋陀敕建少林寺,供其修法”。 這一個說法是跟我們中國漢傳密教——聖密宗古梵密金剛禪佛教的理念相吻合 。 因此 , 這一點對我而言 , 感觸尤深
  13. 只是誤會一場表示:
    三、敢於擔當,更需要定力 少林寺的變遷是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永信法師曾感慨的說:“少林寺在國際交往中之所以有一定影響,是因為我的身後不僅僅是少林寺,而是一個偉大的中國。”沒有一個強大的中國,也就沒有舉世矚目的少林寺
  14. 只是誤會一場表示:
    二、海外發展——一種雙贏 少林寺本身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北魏太和年間,孝文帝為來華的天竺僧人跋陀敕建少林寺,供其修法、譯經。之後又有勒那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後弘法傳教,開闢譯場。南北朝時期,來華弘法的菩提達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弘揚禪法,奠定了少林寺的禪宗祖庭地位。
  15. 只是誤會一場表示:
    一、走出國門——當代中國佛教的歷史擔當 禪 本是一種古老的修行方式,如參禪打坐等,中國禪宗卻將它昇華為一種生活藝術、人生體驗與主觀境界。對原則精神的持守與修行方式的靈活讓禪宗有了更多的拓展 空間,避免了僵硬守舊被淘汰與捨本逐末被通話的命運,始終執中國佛教之牛耳,代表了中國佛教的特質。今天的中國與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敢於擔當、有 所作為是時代賦予中國佛教的歷史使命。
  16. 只是誤會一場表示:
    “今年兩會期間,少林寺住持永信法師證實了少林寺將在澳洲肖爾黑文市建造分寺的消息。他稱,該計劃源於9年前一名洋弟子的願望,但好事多磨,直到今年二月才付清款項。項目包含一座少林寺澳洲分寺,一間四星級酒店 ,一所少林功夫學院以及相關配套設施等。

發佈留言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