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輪聖王 七寶 持明佛教 帝師傳承

阿育王 大三世 轉輪王 授記

我們通過前一次的聖密龍講,基本了解了為什麼在人生的經歷中,會出現很多的曲折,它的原由是什麼。

因為佛教告訴我們,人並不是就這樣一世,而是有大三世,有前世、前世、前前世;來世、來世、來來世。

對一般普通人來說,在今世就一次的生死;但是也不一定,有的人可能在今世就出現過幾次的生死,經歷大三世。

我們通過學習佛經,知道了阿育王前世曾供養 佛祖一捧沙。誠然,祂的一捧沙是無我的。如果說祂這捧沙是心裡有我的,有着個人目的,那麼這捧沙的價值,也真的只有一捧沙的價值而已。

佛祖對阿育王的前世授紀道,祂來世的名字是阿輸迦,而且是轉輪王。轉輪王(cakra-varti)在歷史上翻譯成中文有很多種的音譯,最簡單的就是遮加越羅,翻譯得複雜一點就是斫迦羅伐辣底、遮迦羅跋帝。

轉輪王最簡潔的解釋是什麼呢?轉輪王是古印度佛教中一個著名的名相,在古印度的神話中也有,認為當世間有一個統一全世界的君王出現時,天上將會出現一個旋轉的金輪。這個金輪作為統治權利的一個象徵,一個有力的證明。如果哪一位擁有這個旋轉金輪,那麼祂就將成為這個世界及全宇宙的統治者。

根據古印度宗教的教義,古印度的佛教、耆那教認為,轉輪王以慈悲和智慧治理這個世界、統治這個世界時,祂就會開創轉輪的聖朝。

我們在上一課已經講過,阿育王的前世在 佛祖住世時全身心地供養了 佛祖一個沙餅, 佛祖便授紀於阿育王。這一授紀記載在《雜阿含經》和《長阿含經》上有關阿育王轉世的經文中。

我們知道,“薄伽梵”這一名相曾經被古印度很多宗教作為至高尊稱沿用過。根據古印度的傳統,最後因 佛祖戰勝了外道,“薄伽梵”終又回歸佛教擁有, 佛祖便把祂作為一個勳章,頒授給輔助 佛祖戰勝外道的佛梵持明密教初聖祖 薄伽梵 至極維摩詰 。

“轉輪聖王”這個名相也是如此,在古印度時,曾經被耆那教、印度教使用過。在孔雀王朝時代,是賓頭娑羅(梵Bindusa^ra)的稱號之一。

賓頭娑羅是孔雀王朝的一個國王。這個賓頭娑羅與佛祖五百羅漢里一個賓頭娑羅的名字一樣。所以,很多人有時候把 佛祖五百羅漢之一的賓頭娑羅也稱為轉輪王。

在賓頭娑羅執政時期,賓頭娑羅雖有統一五印的雄心,但沒有實現。賓頭娑羅的父親也是一個國王,由於信奉了耆那教,遵從耆那教修行的傳統,他捨身、舍壽了,把王權傳給了賓頭娑羅,並且讓賓頭娑羅以轉輪王的形式統治這個國家。

賓頭娑羅的妻子叫達摩。達摩曾經跟賓頭娑羅說:你將會有一個偉大的兒子。這個偉大的兒子就是指阿輸迦-阿育王。

後來阿育王誕生以後,從他父親賓頭娑羅那裡繼承了王位,經過一番領土的爭奪,統一了五印,最後皈依了佛教,當上了轉輪王,佛祖的授記得到了應驗。

轉輪聖王 七寶 持明佛教 帝師傳承

我們為什麼要特別講述阿輸迦-阿育王呢?是因為祂扶持了持明佛教,持明佛教的傳統是受到 阿育王保護的,所以我們紀念祂這位轉輪王。這在《長阿含經-轉輪聖王修行經》之中有詳細記載。

之所以被稱為轉輪王,是因為祂手上持有輪寶,腳上踩有輪寶,這個輪寶同時會升起到空中,作為一個偉大的象徵。如果四方有不順服轉輪王的,那麼這個輪寶就會自動旋轉而去,將對方擊敗。

因為阿育王保護了我們持明佛教,保護了這個傳承和傳統,因此我們宗下尊阿育王為古印度時第一代帝師——皇帝作為佛法的導師。而這個帝師也不是一般的帝師,是有轉輪聖王尊稱的。

轉輪聖王有七個寶貝,第一個是輪寶。所謂輪寶就是天有(即自然擁有)法輪,征服世界。

據傳世大藏經中《阿含經》、《方等大集經》等經記載,在佛祖住世時期,有一女眾供養佛祖, 佛祖曾經授記,將現女身,得轉輪王聖位。祂就是我們經常在聖密龍講中提到的,被 佛祖授記轉世到中土的 武則天帝師,祂也是一位轉輪聖王。相關的經文還有很多,也授紀了其他的轉輪聖王,而宗下在中土的第一位轉輪聖王帝師即是 武則天帝師。

依《敦煌藏本》屬神皇母臨萬國,子育兆人,猶如大虹以一味光澤及中外,無遠不沾,故曰大虹者也。

《資治通鑒》記武則天長壽二年秋加尊號“金輪聖神皇帝”云:

長壽二年(693)秋,九月,丁亥,魏王承嗣等五千人,表請加尊號曰“金輪聖神皇帝”。乙未,太后御萬象神宮,受尊號,赦天下。作金輪等七寶,每朝會,陳之殿庭。

《新唐書》卷七六《后妃上·高宗則天武皇后傳》對“七寶”給出了更加詳細的描述:

第一個稱為金輪寶,因為都是有傳承的,所以有一個梵文名相,稱cakra。

第二個稱為白象寶,梵語稱hasti。

第三個稱為女寶,梵文稱stri。

第四個稱為馬寶,梵文稱asva。

第五個稱為珠寶,梵文稱mani。

第六個稱為兵臣寶,梵文稱parinayaka。

第七寶稱為藏臣寶(有很多能臣的寶),梵文稱grhapati。

所以每次 武則天帝師上朝時,祂就會把七寶陳列在大殿之上,供群臣膜拜、欣賞。

持明佛教 智及博物館 轉輪王法寶 館藏法器


聖密宗作為持明佛教的傳承,是不是也同樣把七寶象徵性地保存下來了呢?

是的。在我們智及博物館裡,蘊藏着馬寶、象寶、女寶、兵臣寶、藏臣寶等七寶,作為我們一個傳承的標誌。

因為聖密宗和佛教其他流派的傳承有所不同,其他的流派主要以寺院作為傳承的象徵;而聖密宗在唐武宗滅佛後,以民居為道場,千年以降,忍辱負重,不墮聲色,蘊道潛真,所以把這些傳承的法寶隱藏在民間。

自從我開始世界性弘法後,全世界的弟子們把這些法寶陸續集中到Hobart來,因為這是我們傳承的法寶。

講到轉輪聖王,魏晉時期也有幾個皇帝自稱是轉輪王,但事實上,以宗下關於轉輪王的教相、事相、戒相、圓相考察,不是。他們壽命很短,幾年以後就消亡了。

我們下面要介紹的另外一位帝師,是元朝的。元朝的帝師很有智慧,祂把七寶圖案刻制在元朝的瓷器上。

我們現在先看這個瓷器的底部(屏幕圖面),這個底部上刻着“大元國成吉思汗萬歲萬歲萬萬歲”。成吉思汗很智慧,把自己的畫像刻在瓷器的底部具有輪寶淺浮雕的圖案之上,以永久記載他確是轉輪聖王的歷史地位。

元朝的瓷器一般來說,底下是沒有款的,是平的,但是祂把轉輪王的七寶刻制在底上。

後面這一張照片,就是剛才我們提到的輪寶,是一個圓形的,在宇宙中體現力量的一個輪寶。

這張又是另外一個輪寶的底部。大家可以看到這個輪寶在運轉時的圖像,體現着一種宇宙偉力。

過去香港佳士得拍賣元朝的鬼谷子下山瓷器時,因為非常稀有,所以拍賣到2.3億人民幣的意外高價。而在我們智及博物館中,珍藏着這些超過億萬價值的宗教傳承法寶,中華文明之寶。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另外一個在元朝瓷器灰色底部上刻制的曼荼羅。這是轉輪王輪寶的象徵。

還有一個曼荼羅瓷器的照片這次沒有拿來,我們在下一次聖密龍講時,會帶來。那是一個什麼曼荼羅呢?是一個念誦我們“唵”壇城的曼荼羅,非常完整。

現在所看到的是另外一位轉輪聖王,是明朝的。這裡面是一個會徽,中間寫着“永樂年制”,底上是一個會徽的標識。

有的行者只知道會徽,不知道會徽的歷史,這就是會徽歷史的證據。我們以後還會將大量傳承的法寶展示給我們的同道們。

明朝的瓷器有明朝的特徵。明朝的象徵慈悲智慧的荷花瓣放在瓷器的下端,每一瓣不是圓的,是方的,因為是象徵轉輪王七寶的七瓣。

成吉思汗絕不是“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武夫,祂文韜武略,很有智慧。

關於轉輪聖王,從古印度的第一代帝師 阿輸迦,一直到中國的第一代 帝師武則天,及以後各代的帝師,我們只是粗線條地介紹了一些。這些粗線條沒有具體的情節,也沒有多少的趣味,但以後我們將會比較詳細地介紹每一位帝師的行持等。(完)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於2021年9月18日佛法講座)



發佈留言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