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四海,世界愛上非遺中國年!》系列:
1/3金剛禪寺乙巳鳴鐘迎新春
瑞蛇迎春,福滿乾坤,全球華人共襄盛舉,以〝敲頭鐘,燒頭香〞,祈福迎新,傳承千載中華文脈,禮讚非遺中國年。2024年12月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UNESCO, 2024年)。這一國際認可不僅彰顯了春節的歷史價值與文化影響力,更使其成為跨越時空的文化橋樑,啟迪世人對多元文化的珍視與共鳴。
春節,蘊含著家庭團圓、辭舊迎新的普世意義。其獨特魅力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敬仰與熱愛。從舞龍、舞獅到年夜飯,從紅封包到對聯祈福,春節的習俗早已超越地理與時空的界限;而聯合國對這一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可,不僅是對春節慶祝傳統的禮讚,更是對人類最古老、最璀璨瑰麗的中華文化遺產的珍重與表彰,成就這人類共享的文化遺產。
2025年2月1日週六(農曆乙巳年正月初四),澳大利亞塔州中國佛教學院在籌備中之澳大利亞塔州中國文化公園——南天極地大雷音金剛禪寺,舉行乙巳鳴鐘迎新春聖密法會。從地球最南端的小島上,以中國漢傳佛教密宗〝鳴喜歡鐘〞之儀規,護祐有情,新春聖密法會成為連接東西方文化的靈性扭帶。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 房新文總領事代表祖國母親對塔州中國佛教學院賜予慈愛的祝賀:
鐘聲千響迎新歲。梵音裊裊淨心田。
願化清風寄天下。福慧雙至萬家安。
承 房新文總領事之貴言,佛學院虔誠祝賀參禮貴賓有本地州政府代表、各市政府代表、塔州各社區的信眾、更有來自斯里蘭卡上座部摩訶僧伽大長老們、忠貞不渝、虔誠護持聖教的金剛兄弟姐妹;以及視頻直播所通達的全球聖密行者:願君所求皆所願,所願皆所得。
《春暖四海,世界愛上非遺中國年!》系列:2/3金剛禪寺乙巳鳴鐘迎新春
隨著聖密長老的宣佈與司鑼聲響起,塔州中國佛教學院的新春鳴鐘法會正式開始。宗師 薄伽梵智及維摩詰師尊致歡迎辭和佛教密宗的加持;百餘貴賓們之中,更有來自斯里蘭卡佛國的高僧阿努如達大長老Most Venerable Mugunuwela Anuruddha Maha Thero帶隊的上座部僧團,對全場致以佛教上座部的加持儀規。
在佛教徒的眼中,佛教的加持儀規,也是非物質的文化遺產,祂聲色俱全,莊嚴神聖;更殊勝的是,佛教密宗的加持儀規,承載著大聖 釋迦牟尼佛祖原汁原味的文化基因,延續著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靈性底蘊;佛教密宗的加持,無縫地連接著顯、密諸世界,瑜伽靈性能量,提昇靈性文明的慈悲與般若,令眾生見即解脫、聞即解脫、瑜伽即解脫。
新春法會的聖密儀規包括:
聖密迴向聖儀向全世界迴向清淨、無我、調伏、精進的靈性功德;
聖密灑淨聖儀祈願全世界秩序早日恢復,全人類團結和諧;
聖密祈福聖儀祈願偉大的祖國中國、居住國澳大利亞、佛國斯里蘭卡繁榮富強、人民康泰;
以及聖密法獅、聖密金龍等動禪陀羅尼舞,展示個別修持力的驕健,以及組員間的團結合作。
南嶽舞龍由小小的蓮花領頭,清淨、流暢,是別具風格的龍舞;
聖教宗師方陣隊,莊嚴肅穆,傳遞著對中國漢傳聖密宗金剛禪佛教的古老傳承的歷史信息;
《嗡嘉神山》悠揚伴唱著聞聲救苦的千手千眼觀世音佛的聖通變化;
《飛天樂舞》單人梵舞,以其空靈的舞姿,觀想宇宙正能量,把觀眾帶入天界,感受聖密空行的神聖解脫;
《永恆的符號》反彈琵琶舞,展現個體七千四百萬細微脈的舒展,瑜伽宇宙中的七千四百萬億的能量通道,人天合一的優美舞姿;
更有聖密宗轉世者的鋼琴和小提琴演奏與獨唱,每一場表演,無不體現天賦與刻苦訓練的結合——是任何絕藝的終極秘訣;
在《友誼萬歲》和樂之曲的伴唱下,聖密上師、年幼的聖密小轉世者以十二生肖、財神、熊貓歡笑一堂,恭祝吉祥新年……全場掀起高潮,喜炁洋洋,正能充盈瑜伽者心靈深處。
從籌備新春鳴鐘法會的個多月來,聖密長老、聖密上師、聖密轉世者、聖密行者如如承接 薄伽梵智及維摩詰師尊的密密加持,大家全力以赴投入每一項聖密修持,透過佛教密宗的加持,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靈性能量,磨練自身的慈悲、智慧和般若,臻至身密、口密、意密之三密相應,乘乘深入無盡靈性般若,突顯佛教密宗加持真實不虛的效用。
《春暖四海,世界愛上非遺中國年!》系列:3/3金剛禪寺乙巳鳴鐘迎新春
塔州中國佛教學院在籌備中的塔州中國文化公園舉行的乙巳新春鳴鐘法會,顧名思義,〝鳴鐘〞是法會的核心環節!
新春鳴鐘,旨在祈願諸佛放大光明,降大吉祥,施大福報,賜大喜樂,以消災祛難,化解危厄,改變運程,福慧雙增。鳴鐘時,虔誠許願,內心清淨,人佛相應,身心安寧,法喜融融,故而在南天極地大雷音金剛禪寺鳴鐘,亦云〝鳴喜歡鐘〞,參與儀規之民眾,得法歡喜。
在 薄伽梵智及維摩詰師尊的陪同下,斯里蘭卡佛國的高僧阿努如達大長老Most Venerable Mugunuwela Anuruddha Maha Thero及其僧團,一起前往金剛禪寺的大雄寶殿,鳴鐘聖儀。
阿努如達大長老和 薄伽梵師尊的法内友誼,始於2006年世界联合國批准泰皇在首都曼谷舉行佛教衛塞節;此後,WBSY秘书长大長老多次光临塔斯馬尼亞州,除了作為佛學院年度密學研討會的特邀嘉賓,亦曾引領當時的國家總統特命全權大使,護送大聖 釋迦牟尼佛祖的生身舍利的十二層舍利塔;
舉世無雙的《唄葉經》——以巴利文記載著上座部佛教和聖密乘佛教在 大聖 釋迦牟尼佛祖住世時期的歷史性相會;
以及大聖 釋迦牟尼佛祖的諸多佛像,贈送 薄伽梵師尊。WBSY秘書長大長老在澳洲塔州举行第五届年会,全球64國五层僧伽20O余僧伽欢聚一堂…以行動印證佛教上座部和佛教聖密宗的曠世聖緣,延綿不斷。
鳴鐘聖儀正式開始, 薄伽梵師尊和阿努如達大長老携手共鳴喜歡鐘,鐘聲回蕩,宛如春雷喚醒萬物,震撼三千大千世界;鐘聲穿越時空,傳遞的不僅是迎新歲的祝願,更是宇宙諸法界的無等等盡盡的靈性生命力。
當阿努如達大長老雙手高舉鑲著紅寶石、綠寶石、紫寶石的銀白大象,和 薄伽梵師尊頂禮互贈靈性禮物,行碰頭禮之剎那間,上座部佛教和聖密宗佛教的靈性對話,被提至宇宙更高維度,宇宙光明綻放,五智圓明,眾生的業海被萬重蓮浪所伏,無明蓋纏一一破除,通達最勝義般若。
鳴喜歡鐘,是聖密宗佛教徒慶祝春節重要儀規,讓鳴鐘者瑜伽靈性梵鐘,梵音裊裊,蕩滌心靈;鐘聲迴響,響徹寰宇,但鐘聲,歸根結柢,非物質,非非物質,鐘聲回蕩於天地之間,體現〝無住〞的理念,提醒世人一切法皆遵循緣起、緣滅法則,無住本立一切法,應及時放下,深入緣起,斷諸邪見,由種種緣起、緣滅,通達般若智慧,實證萬象背後的究竟真實。此乃佛學院鳴鐘的意義,亦是佛教聖密宗非物質文明對世界的靈性瑰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