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靜華]詞和宋朝的現實
宋
宋詞, 現實
宋詞和宋朝的現實a
作者;採桑子
宋詞有叫長短句, 起源於中晚唐五代時期, 當了宋朝發展到顛峰, 所以一提起詞我們就說宋詞。其實寫詞的不僅僅是宋朝人。它和唐詩、元曲都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產。
詞之所以在宋代發展的輝煌的歷史階段,跟宋朝的政治經濟現實是分不開的。
詩歌的起源,其實是傳唱的需要。古今中外的詩歌,一開始都是民歌, 如中國的《詩經》、外國的《荷馬史詩》,所以詩歌要押韻,要有格律,講究音調的和諧。
詩歌發展到唐代已經達到了頂峰。因為大唐是個講究武力的朝代,詩歌也氣勢輝磅礴。但是唐詩因為句子整齊,並不利於傳唱,於是就產生了詞----句子長短不一的一種音樂形式。所謂的詞牌,其實就是曲子的名字。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宋詞詞牌跟內容毫不相干。
跟詩起源於民間一樣,詞也起源於民間。這裡舉一首早期的詞,內容跟詞牌還是一致的:
簫聲咽,
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
年年柳色,
霸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
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
西風殘照,
漢家陵闕。
這首《憶秦娥》據說是李白所做。但是也有人說這是無名氏的民歌,屬於敦煌樂府。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它產生於中晚唐。
為什麼詞在宋朝會達到頂峰,一個要從詞的風格說起,另一個要從宋朝的現實說起。
先說說詞的風格。詞起源於民歌,大多傳唱愛情,就註定了風格委婉,旋律哀傷,用詞秀麗,女人味濃一些。
從宋朝的現實說起,宋朝的天下是從孤兒寡母手裡巧取豪奪來的,怕手下的武將學習榜樣的力量,所以宋朝在的治國政策是崇文抑武,宋的國防自從開國以來就弱。宋太宗也算是開國皇帝之一,征遼的時候居然被蕭太后打得不得不化妝成農夫落荒而逃。整個朝庭瀰漫在文人墨客的婉約氣氛之下。
我前一陣子在讀蔣勝男的《章獻皇后劉娥》,書中記載在宋真宗(宋朝第三個皇帝, 太宗之子)御駕親征的時候,一個文臣還對武將無禮,結果武將不買帳,當著皇帝的面就說:“請大人做詩三首退敵!”讀到這裡不禁哈哈大笑。
宋詞在這個時候,已經成為裝點宋朝大臣書房,修飾文人風雅的不可缺少的工具。連豪邁的大臣寇準也難免哼幾句兒女情懷的東西, 如:
江南春
波渺渺, 柳依依。
孤村芳草遠,
斜日杏花飛
@江南春盡離腸斷,
蘋滿汀洲人未歸。
作者這樣說:“不過宋人詞,尤其宋初,基本上都是這一股婉約派,開國之君也好,沙場大將也好,都基本上是平時揮手千軍,血流成河,筆下脂粉閨怨,簡直比林妹妹更加多愁善感。直到蘇軾李清照辛棄疾這幾人開始,才有了豪放派的詞風。 就連大名鼎鼎的岳飛,據考證滿江紅還有可能是偽作,他真正確切是由他自己所做的詞是小重山:“……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還是婉約一派。”
其實也有例外的。 南宋渡江以後,有些詞風就跟着變了。比如辛棄疾的詞就頗為慷慨激昂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但是他空有復國之志向,但是此時宋朝已經積弱難返,國勢江河日下。隨着國勢的衰微,統治階級開始加強理學的灌輸,對大臣強調忠君,對女人強調婦節。但是這些終於沒有抵擋住宋的滅忘。當強悍的蒙古騎兵打過長江的時候,這個奢侈懦弱的,沉緬於靡靡之音的王朝,徹底地覆沒了。
Internet Explorer
Windows XP
360Safe Explorer
Google Chrome
Firefox
Windows Vista
TT Explo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