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總統專機墜毀與十大歷史巧合之謎
據報道,波蘭總統卡欽斯基乘坐的圖-154專機是今天在俄羅斯斯斯摩棱斯克機場附近墜毀,機上96人全部遇難。除了總統夫婦之外,還包括由85名高級官員組成的政府代表團。這其中包括波蘭軍隊的參謀長、中央銀行的行長和外交部的副部長等高級官員。
這架飛機墜毀的原因是什麼?面對突然降臨的災難,波蘭將如何渡過這個難關?
很多年前的卡廷慘案中,2000多名波蘭軍人被槍殺,在當時蘇聯老大斯大林眼裡,這些被軍人必須死,他們不單純是軍人,也是波蘭社會的各界精英,比如他們是工程師、畫家、大學教授、律師等社會精英,這是當時波蘭軍隊的一大特點。
而今在一個特殊的時間,一個敏感的地點,波蘭總統隨着他的飛機墜樓,又一批波蘭精英殞命,歷史實在太弔詭。
無論如何,這次災難幾乎消滅了一個國家的領導層中的絕大部分核心成員,是近百年世界歷史中罕有的事件,法國《費加羅報》網站用《波蘭被斬首》為題目形容此次飛機事故。它或許使一次偶然事件,但是否會引發一系列必然的結果,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了。
世界歷史常常因為一次偶然出現大的變故,不是嗎?
波蘭總統卡欽斯基在參加卡廷慘案70周年紀念活動途中,在俄羅斯境內遇難,專機墜毀原因備受關注。俄方更是異常重視,總統梅德韋傑夫還下令組建了一個專門委員會,任命總理普京親自擔任委員會主席。
事發當時斯摩梭斯克地區籠罩在濃霧中,斯摩梭斯克機場也向即將降落的波蘭總統專機提出了氣象警告,要求飛行員提高警惕。
一、俄羅斯的警告:
環球網4月10日消息 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俄空軍第一副總參謀長亞歷山大•阿廖申中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波蘭總統專機機組人員在飛行過程中多次拒絕服從斯摩棱斯克機場發出的指令。
阿廖申將軍指出,機場飛行領導小組發現波蘭總統專機垂直下降速度過快,因此向機組發出了水平飛行的指令。此外,機場還多次向波蘭總統專機下達飛往備用機場的指令。
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也從斯摩棱斯克州內務局得到消息,稱距離專機墜毀地點不遠的佩切爾斯克“北方”機場當時已經因大霧關閉,專機飛行員被建議最好到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或者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降落。但飛行員沒有採納建議,而是決定在斯摩棱斯克降落。
阿廖申將軍遺憾地說:“但機組人員還在降低飛行高度。而這一切最終以悲劇結束”。有消息說,飛機第四次試圖降落時墜毀。
二、俄羅斯的飛機:
據俄羅斯報紙文摘網4月10日報道,專門負責圖-154飛機製造、維修、服務和零部件供應的俄羅斯“航空集團-航空製造廠”總經理阿列克謝-古謝夫4月 10日在“24小時新聞”電視節目中透露,遇難波蘭總統乘坐的圖-154飛機曾在2009年12月進行過大修,維修完成後的飛機交付使用書是在2009年 12月21日簽署的,根據計划下次維修應在6年之後進行。據截止到今年3月份的統計,這架圖-154飛機共完成了50次着陸,空中飛行總時長為124小 時。(這飛機大部分時間貌似都歇在停機坪上)
另據俄塔社報道,這架飛機是1990年6月29日出廠的,已經使用了20年。
根據波蘭媒體的消息,這架飛機雖然是前蘇聯在1990年生產的,但由於辦公和休息條件都非常舒適,因此卡欽斯基總統一直不願意更換。據說,有關方面曾多次向他建議,希望更換同級別的巴西產品,但都遭否決。
圖-154(Ту-154)是前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的三發動機中程客機。當年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代號稱為“大意”(Careless)。同類機型是美國的波音727、英國的三叉戟客機。
圖-154服役以來一共有62架因意外而損失。但意外的原因通常是由於長時間於惡劣和極端的天氣、頻繁的航班、低素質的維修和人為失誤,而很少是設計上的瑕疵。
在這些失事的圖-154中,有6架是因為恐怖襲擊或被軍隊擊落所引致。當中亦有一些明顯是由於惡劣天氣在跑道起降,包括一次與意外留在跑道上的除雪車碰 撞。也有由於低劣的航空交通管制,例如於2002年7月2日,因為瑞士航空管制中心有人疏忽,導致巴什基爾航空公司2937號班機與DHL611號班機 (波音757貨機)在德國巴登-符騰堡邦 烏伯林根上空相撞。
俄羅斯航空公司最近剛剛強行退役了所有的圖-154客機。
與中國有關的兩次事故是:1994年6月6日 中國西北航空公司一架圖-154M型客機(B-2610號)在西安附近墜毀,160人死亡。經事後調查操縱系統的維修差錯故障是導致事故的原因。
1999年2月24日 中國西南航空公司一架圖-154客機(B-2622號)從成都飛往溫州途中,在下降着陸過程中失速墜毀在距溫州機場30公里的地方,64人喪生。經調查事 故原因是由於大修廠發生升降舵操縱連桿裝配錯誤、日常維修又未能發現問題隱患,導致該機在航班運營中升降舵操縱連桿脫開、失去俯仰操控能力而失速墜地。)
三、悲劇:
據俄羅斯報紙文摘網4月10日報道,波蘭圖-154飛機遇難人員名單已經公布,機上96人全部遇難,其中包括88名波蘭政府代表團成員和8名機組人員。 其中88位波蘭政府代表團成員,包括 總統列赫-卡欽斯基,總統府人瑪麗婭-卡欽斯卡婭,波蘭最後一位流亡總統雷沙爾德-卡丘羅夫斯基,波蘭軍隊總參謀長弗蘭齊舍克-貢戈爾,總統辦公廳部長馬 里烏什-漢吉克和帕維爾-維佩赫、以及一位主任弗拉迪斯拉夫-斯塔夏克,副外長安傑伊-克列梅爾,國家紀念所所長亞努什-庫爾特卡,鬥爭和蒙難紀念警衛委 員會秘書長安傑伊-普舍沃茲尼克,國家安全局長亞歷山大-希格洛,副議長葉熱-斯馬津斯基。
美聯社和路透社都透露說,波蘭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在波蘭代表團名單上原本有89人,但事實登機的卻只有88人,有一人在登機前突然離開。這個人未登機的原因各方將會認真調查。
而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報道,幸運躲過此劫的是一位名叫索菲婭-克魯申斯卡-古斯特的女性。
克魯申斯卡-古斯特曾參與組建波蘭青年運動,上世紀80年代曾在“團結工會”工作,擔任過前總統瓦文薩的秘書;2006年開始在卡欽斯基總統辦公廳工 作,官至總統辦公廳副主任。她原本應該隨總統一起前往卡廷參加紀念活動,但4月10日早晨因突感身體非常不適而放棄登機。
波蘭歷史上 向來多災多難,屢屢國破家亡。這自然和它夾在德、俄兩大強權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然而,2010年4月9日,一場難以想象的堪稱“意外中的意外”的空難震 撼全波蘭甚至全球:波蘭總統卡欽斯基乘坐的專機在前往俄羅斯途中墜毀,同機的其他九十多人包括總統辦公廳主任、武裝力量總參謀長、中央銀行行長、議會副議 長、外交部副部長等多名波蘭軍政高官和波蘭大主教等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可以說是波蘭各階層精英空前的毀滅性凋零,其長遠影響難以估量。
四)分析
從目前披露的信息看,失事的原因有三:
首先是飛機的安全性差。俄羅斯生產的圖-154在2006年已經停產,從1972年投入運營到現在已發生六十三起空難。由於其不良的安全紀錄,已經很少 有國家使用,別說用來作為國家領導人專機。其次天氣惡劣,降落時有大霧。三是飛行員(機長)不聽機場空中交管員取消降落的建議----因為飛機試圖着陸的 斯摩棱斯克州軍用機場缺少必要的導航設備,在多次嘗試後,最終釀成悲劇。
空難發生後,波蘭舉國哀悼,全球同哀。一個國家的各階層精英 以這種方式大規模的損失,實是令人痛惜。這種大規模精英的損失,波蘭曾經歷史上發生過。二戰爆發時,蘇聯與德國將波蘭瓜分,俘虜的二萬二千名波蘭軍官(軍 事精英)全部處決,史稱“卡廷慘案”。而這一次波蘭總統前往俄羅斯也是為了悼念這一悲劇,同時改善俄、波關係。不料,由於飛機失事,竟成了波蘭政治精英凋 零的國難。從精英毀滅的這個角度講,可謂第二個“卡廷事件”。
然而,對於這場悲劇,僅僅用“國難”一詞來形容恐怕是不夠的,從某種意義上,還應該是國恥。波蘭作為東歐經濟轉軌國家還算成功的一個個案,甚至號稱歐盟四強之一,竟然會發生第三世界十分落後的國家才出現的國家元首專機空難,實是出乎世人預料。
本來,政治人物產生後,他就不再屬於個人,是國家公器。作為國家元首,就是代表着國家。他要為這個國家履行職責,他的安危也不再是個人的私事,而是國家 利益。然而,儘管安全記錄不佳的專機服役超過二十年,早就應該更換,而且2008年已經出過一次技術故障,以致當時不得不推遲了離開蒙古。但由於卡欽斯基 個人的偏愛(或者難以令人認同的節儉),而一直沒能實現。直至出現這種難以估量損失的悲劇發生。
談到這裡,不由令人想起有“人民總理”之稱的周恩來。周總理一向儉樸,但只要出國必西裝革履,以精神煥發的面貌出現於世界舞台。原因就正如他所說的他此時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國家。
其實這一點,在全球都是共識。我們不用說美國總統豪華的專機“空中一號”,僅以法國總統待遇為例。法國總統出行有六十一輛車,兩架空中巴士A319噴射 機、兩架小鷹九百和四架小鷹五十當他的交通工具。總統府則是有着三百六十五個房間兼大片花園的愛麗舍宮。宮裡廚房有七十七名員工,隨時供他差遣。除了管膳 食的,法國總統還有九百五十個跟班的。愛麗舍宮的廚房由有四十年經驗的廚子領導,一天要準備三百份各式餐點。法國總統的另一項特權是愛麗舍宮的一萬五千瓶 葡萄酒。除了愛麗舍宮,法國總統還有十處官邸可以住。儘管如此奢華,但法國百姓卻普遍以此自豪,認為這體現了大國的地位和實力。
其 次,作為總統專機的飛行員,應該是經過長期的專業訓練,也有着豐富的處理各種問題的經驗。也應該深知所肩負的國家責任。卻何以竟然拒絕空中交管人員的建議 強行屢屢降落呢?我們不否認這可能是一個個案,不具代表性。但如果看一看波蘭這個民族“不怕流血怕流汗”的國民性格,或許又會感到這起空難未必真的就是意 外。
波蘭人不怕犧牲,前赴後繼地為自由而戰,聞名歷史。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波蘭就有22%的人口為自由而獻身,犧牲之慘重為世界之最。然而,獲得自由後的波蘭人卻往往“懶”於建設。這可從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提到的一件趣事可見一斑:
在波蘭人與德國人雜居的奧得河流域農業區,有些農場主在農忙時為提高工效,把農業工人的計時工資提高了一倍。沒想到這一“物質刺激”手段在德波農工中引起的反應截然不同。德國農工受高工資的鼓勵而把周工時延長了近一倍,以追求四倍於原薪的高收入。而波蘭農工卻反而把工時縮短了近一半,為的是在保持原收入的條件下享受更多的閑暇!結果,許多大量僱用波蘭農工的農場主以高工資反而換來了農時的延誤。
東歐劇變後,討論波蘭何處去從時,一位議員提出波蘭向日本人學習,走日本“起飛”之路。但這一發言立即遭到大多數議員的反對,他們紛紛表示波蘭不能學日 本,而應該學法國,因為日本的道路不“人道”。而波蘭人也大都贊成大多數議員的看法。他們說,我們吃不了日本那個苦,而法國人過的那才叫人的生活。因此在 民主化和實行市場經濟後,波蘭人中那種怕“流汗”、“圖安逸”,不求賺大錢,只求得清閑,不圖發大財,只圖得悠哉的現象,依然隨處可見。甚至過去的政治假 日名目雖然作廢,但節日照樣保留,再加上新增的節假,勞動時間反而減少。
從這個國民性的角度,我們不難理解這位機長為何要拒絕空中管理員要他飛往明斯克的建議,因為這樣做多麼麻煩,還要待天氣轉好後再返回。哪比的上現在就降落省時省力呢?
任何悲劇包括歷史事件的發生表面上都是偶然,而實質都是必然,有其內在的邏輯。波蘭這場空難,雖是國難,但某種意義上,豈不也是國恥嗎?
歷史在重複,重複的原因在於文化,對於歷史上的怪現象的理解,是否應該有另外的解釋,例如:
(一)荷里活電影明星詹姆斯.迪恩於1955年駕駛自己的名牌跑車兜風時死於車禍,他的那輛被撞毀的跑車後來被拖到了一個修配廠里修理,在拆卸過程中, 用千斤頂支撐的車突然墜地,砸斷了一名修理工的腿。該車發動機後來賣給了一名醫生,這名醫生將發動機安裝在了自己的賽車上,醫生後來開着賽車比賽時死於車 禍,另一名購買了迪恩報廢汽車方向軸的賽車手,也死於車禍。詹姆斯.迪恩汽車的外殼被人用來展覽,然而展廳卻突發火災。還有一次,它從展台上跌落,砸碎了 一遊客的臀骨。
(二)死亡前的相遇
1890年7月28日,意大利國王翁貝爾托一世到米蘭幾里外的蒙察,準備次日 的頒獎。當晚國王到一間小飯店吃飯,國王發現店主的容貌和體型跟自己一模一樣,簡直就是雙胞胎。兩人一見如故,攀談起來,發現兩人都是在同年同月同日同地 出生,而且名字也相同,同在1868年4月22日結婚,妻子都叫瑪格麗塔,都有一個名為維托里奧的兒子,這飯店開張之時就是國王登基之日,兩人同時在 1866年獲得英勇勳章。第二天店主在槍擊事件中意外中彈喪生,而國王亦在同一天被刺客用槍殺死。
(三)林肯與肯尼迪遇刺之謎
林肯與肯尼迪都是遇刺身亡,兩人都有極多相似的地方:
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於1846年進入國會,約翰.肯尼迪(John F.Kennedy)於1946年進入國會,相隔100年
林肯於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肯尼迪於1960年當選美國總統,相隔100年
兩人的姓都是七個字母,兩人都對公民權有特殊興趣
兩人的妻子在居於白宮期間都有流產的經驗
兩人都在星期五被暗殺
兩人都是頭部中彈
兩人的兇手都是南方人
兩人的總統繼承人都是南方人,繼承人的名字都叫Johnson
繼承林肯的安德魯.瓊森(Andrew Johnson)生於1808年
繼承肯尼迪的林登.瓊森(Lyndon B. Johnson)生於1908年
刺殺林肯的兇手布思(John Wilkes Booth)生於1839年
刺殺肯尼迪的兇手奧司華德(Lee Harvey Oswald)生於1939年
刺殺林肯的兇手從一間戲院跑出,在一間倉庫被抓獲
刺殺肯尼迪的兇手從一間倉庫跑出,在一間戲院被抓獲
兩個兇手都是在審判尚未開始時遭人槍殺。
(四)“泰坦”號海難之謎
1898年,英國作家摩根羅伯森寫了一本名叫《徒勞無功》的小說。小說寫了一艘號永不沉沒的豪華巨輪,名為泰坦(Titan)號,從英國首航駛向大洋彼 岸的美國。這是人類航海史上空前巨大也最豪華的客輪,船上裝備了當時力所能及的一切華貴設施,滿船裝載的都是有錢的乘客,人們在這巨輪上盡情地享受着。但 是,這艘巨輪首次出航就在途中撞上冰山,悲慘地沉沒,許多乘客葬身海底。誰也沒有料到,這本小說中寫的故事,竟成了十四年後不幸的現實。1912年4月有 4日夜間,當時最大的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因撞上冰山而沉沒。
悲劇發生後,有人想起這篇小說,兩者還有眾多的極其相似之處:
兩船都是初次出航就沉沒,其原因都是撞上冰山,肇事地點都在北大西洋。
船名:泰坦號/泰坦尼克號 航行的時間:都是在四月份,航線都是從英國到美國。
遇難月份:4月/4月 乘客及船數:3000人/2207人 救生艇數目:24/20 載重量:75000噸/66000噸長度:800/882.5 螺旋槳數目:3個/3個 碰撞時速度:25海哩/23海哩
乘客傷亡慘重的原因:都是船上的救生艇不夠用。
(五)幸運的巧合
2004年5月28日,波蘭一個高齡七十七歲老太太上了國際新聞,因為她一生遭遇過兩次飛機失事,四次火車相撞,也發生過沉船事件,不過最後都化險為 夷。波蘭科學家想要探討為何有人這樣幸運。這個老太太叫巴巴拉.羅雅,從幼年起,她就災難不斷,但每次都似乎有天使保護她,讓她平安度過。
俄羅斯〔真理報〕報導,巴巴拉兩歲時從住家五樓窗子掉下去,掉在一堆紙板上,毫髮無傷。十歲她穿越馬路,被一個胖男人騎腳踏車撞上,巴巴拉沒事,胖子卻摔斷胳膊。十二歲,一輛卡車沖向巴巴拉,就在卡車要撞上巴巴拉之際,卡車車脫落,卡車衝出路面,巴巴拉逃過一劫。
報導說,巴巴拉一生經歷四次飛機失事,七次車禍,十二次從大樓或樓梯莫名其妙摔下來,還發生過她在陽台看樓下小朋友玩遊戲,陽台斷裂,華沙劇院屋頂吊燈 墜落,兩次火車相撞,煤氣爆炸,罪犯襲擊,快艇沉入水底等災難,但她卻安然無恙。為證實這些危險故事,巴巴拉保留有關她的報紙剪報跟目擊者證詞,根據這些 資料,她一生一百二十七次與死神擦身而過,可以說是人間奇蹟。
波蘭科學家跟星象家都無法解釋巴巴拉的經歷,因此有人懷疑有守護天使保護她,但也有人說巴巴拉是掃帚星。
(六)撲朔迷離的孿生現象
孿生同胞是一對玄妙的組合。美國的孿生同胞約翰.斯普林格爾與約翰.劉易斯,在降生後尚未滿月就“各奔了東西”。直到39年以後的相見,這對孿生兄弟驚 異地發現,他們竟然分別和兩個同樣名叫琳達的女人結婚又因性格不合與之分道揚鑣,接着又與兩個同樣名叫貝茜的女性結為夫妻,他們兩個人的大兒子都取名叫作 詹姆斯.阿倫,他們各有一輛同一型號的湖藍色高級寶馬轎車,還各有一隻名叫“伊”的法國名犬。
法國的羅伯.蓋伊阿和羅伯.加羅迪,也 是一對孿生同胞。羅伯兄弟雖說從孩提時代起就分居於法蘭西的南國與北疆,但成年後都不約而同的矢至於醫學。當醫學院畢業後,他們分別在昂魯和尼姆的兩家醫 療機關就業。前不久,羅伯兄弟同時向法國的《大眾健康》雜誌投寄了題為《精神治療之研究》一文。由於這兩篇文章的內容、段落安排以及措詞造句,甚至連標點 都是驚人的一致,這可使編輯部的工作人員滿腹疑團了: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剽竊者呢?
埃米爾.瑪吉斯和約翰.托勒看起來就像一對一模一樣的雙胞胎,但是他們倆卻絲毫沒有親緣關係。他們是在美國堪薩斯城的一家書店偶遇的。當他們彼此打量時,才發現自己跟對方竟是如此的相似:妻子都是金髮碧眼,都叫瑪麗;都是4個孩子,年齡分別為7歲、9歲、10歲和12歲;都在銀行工作;都收集郵票和硬幣;最奇特的兩人在左肩上都有如雞蛋形狀的胎記。
不僅如此,兩人還都是業餘拳擊手,都駕駛着1983年產的MG敞篷汽車,還都喜歡吃墨西哥菜肴。
托勒今年47歲,比埃米爾大2歲。托勒說:“埃米爾和我長相完全一樣,雖然我們沒有任何親緣關係。實際上我們分別是在大西洋的兩岸出生的,埃米爾來自比 利時布魯塞爾,而我是堪薩斯土生土長的。我們確定自己都不是由別人領養的,所以不可能是出生時就分離的雙胞胎。但是,我們真的就像一個模子里出來的。”
相遇之前,他們還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那天,他們在堪薩斯城的一家書店面對面的相遇了。雖然當時他們穿着打扮各不相同,但是仍然好像是在鏡子里看到的自 己一樣,於是他們彼此交換了電話號碼,並急切地想要去調查一下他們是否可能有血緣關係。經醫院權威的DNA鑒定後,證實他們根本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
用埃米爾的話來說,他們的相貌竟能如此酷似而無血緣,只能說是上天的傑作了。
(七)戰爭的巧合
拿破崙和希特勒的驚人巧合:
拿破崙於1804年掌權,希特勒於1933年上台,其間相隔129年。拿破崙於1809年佔領維也納,希特勒正巧在129年後征服維也納,拿破崙在1812年攻佔莫斯科,希特勒正巧在129年之後攻到莫斯科城下。
此外兩人本身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拿破崙每作一項重大的決定,哪怕戰鬥在最激烈的時刻,他必然會沉入半夢半醒狀態10分鐘之後,再給部隊發布戰鬥命令。希特勒也是如此。也是在半夢半醒迷迷糊糊之中作出了與整個戰爭命運休戚相關的決定。
其它巧合: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間諜彼德.卡爾平受命潛入法國不久,即被法國情報部門逮捕。法國一直封鎖他被捕的消息,造成他還在法國工作的假象。法國人沒收了卡 爾平的薪水,直到他沒法逃脫為止。法國人用沒收卡爾平的薪水買了一輛汽車,後來這輛汽車在法軍佔領區撞死一人,這個人恰巧就是彼得.卡爾平。
1944年6月6日 -- 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前的幾個月,倫敦電信報上刊登的拼字遊戲中包含了許多有關盟軍行動的高度機密的密碼字,如:Omaha, Utah,Muberry,Neptune,以及有關諾曼底登陸本身的字符Overland。這套謎字是由一個小學校長設計的,可他本人對密碼一無所知。
美國醫學博士卡爾曼教授曾目睹過一樁巧合離奇的婚姻。他的一位親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法國戰場上被一顆子彈打中睾丸。子彈穿過睾丸,射入一位正在戰 場上搶救傷員的女醫生腹部,經過280天,這位女醫生未同任何男性同房,竟生下了一個8磅重的健康男嬰。在醫生給她做手術時,取出一粒破碎的彈片,正是這 顆彈片帶有精子射入她的卵巢,因而受孕。
北緯30度,從地理布局大致看來,這裡既有地球山脈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又有海底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世界幾大河流──埃及的尼羅河、伊拉克的幼發拉底河、中國的長江、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均是在這一緯度線入海。
這裡也是世界上許多著名的自然及文明之謎所在地:古埃及金字塔群,獅身人面像,北非撒哈拉沙漠的“火神火種”壁畫,死海,巴比倫的“空中花園”,令人驚恐萬狀的“百慕大三角區”,遠古瑪雅文明遺址……
沿着北緯30°線尋覓,我們不能不提到距今12000年前於“悲慘的一晝夜”間沉沒于海中的亞特蘭特提斯島,也就是常說的大西洲。
這裡也可以引申至很多古文明上的巧合,古埃及的許多習俗,都可以在古代墨西哥找到奇異的“記憶”。在瑪雅人的陵墓壁畫中,可輕易找到與古埃及王陵近似的 圖案。這樣的“巧合”不勝枚舉。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兩個地區的文化和習俗之間,一定存在着某種必然的聯繫,這個聯繫絕不是簡單的模仿或重複。由於它們 相距十分遙遠,我們至今沒有找到他們直接交往的任何有力證據,而且它們還處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們之間的一系列“巧合”,更像是遠古時代遺留下的“記憶”
除了古文明的巧合,近代宗教也有其巧合之處。耶路撒冷,聖城中的聖城,她位於地中海和死海之間的猶地亞地區之巔,海拔800米,5000年來,它被各方 群雄征服過37次,曾8次毀於戰火,但每次都在廢墟上再生。她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共同搖籃,世界上唯一被三大宗教--猶太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認定為 信仰源流和精神指針的聖地城市。3000多年來,它在戰火動亂中,不斷被破壞,又不斷地被修復。冥冥中的歷史巧合與成全讓它成為猶太教、基督教和回教,從 “哭牆”、“圓頂石殿”、“聖墓教堂”,到“耶穌苦路十二處”等,多少年來,作為散居各地信徒魂牽夢縈的精神原鄉,耶路撒冷被千絲萬縷的宗教情結所纏繞, 更是當代政治和宗教紛爭的焦點所在。
(九)特科抹人詛咒
著名的“特科抹人詛咒”(Tecumseh Curse)是說因美國人幹了一些“傷天理”的事,一些人相信由此而帶來了從1840年開始,每隔20年就有一位總統死於任上,到現在逃脫的只有1980年當選的里根總統。
老哈瑞森是1841年上任的第九位美國總統。他老爸,老老哈瑞森,是《獨立宣言》的簽署人之一。老哈瑞森最初學醫,老爸死後沒錢,他就投軍了。他在美國 西北地區的印地安人戰爭中(1790s)作戰勇敢當了官。1811年,身為印地安人領地的總督,他帶了一幫職業軍人和民兵,對Shawnee部落的印地安 人大開殺戒,他由此而名噪全國,江湖人稱“Old Tippecanoe”,指他在Tippecanoe Creek消滅印地安人的勝利。他競選美國總統的口號是“Tippecanoe and Tyler,Too”(Tyler是其競選夥伴)。
據說,“邪你”(Shawnee)部落的印地安人首領特科抹人(Tecumseh)在天之靈詛咒美國總統,從1840當選總統開始,每隔20年所當選的總統一定會死在任上。
首當其衝。1840年當選的總統,輝格黨人(Whigs)老哈瑞森,上任後一個月死去,先是受涼,怎樣都醫不好。輝格黨人是由民主黨人傑克遜的政敵組建的,就是前面講過的痛快復仇的傑克遜。
1860年當選的第16位總統,共和黨人林肯(Abraham Lincoln)1865年被刺身亡,死在第二任上。一個南方聯盟的同情人“不死”(John Booth)開槍後又逍遙法外。
1880年當選的第20位總統,共和黨人噶菲德(James Garfield)1881年被刺身亡,死在任上第十個星期。如前所說,一個當官未遂的的小叛徒射殺了噶菲德。
1900年連任的第25位總統,共和黨人麥坎尼(William McKinley)1901年被柯佐羅滋(Leon Czolgosz)槍殺,死在任上。刺客說“我盡自己一份責任。我不認為一個人該有這麼多的工作可以做,而另一個人(我)無事可做。”這個麥坎尼的確很忙,他的對華政策是著名的“The Open Door Policy”。這期間中國爆發了義和團運動。
1920年當選的第29位總統,共和黨人哈丁(Warren Gamaliel Harding)1920年暴病而死。有人相信是哈丁陷人腐敗醜聞,為了免於受彈劾羞辱,哈丁夫人毒死了親夫。哈丁是25歲時娶了30歲的離婚女人,即後來的哈丁夫人。這個女人成功地發展了他們的報紙商業,並把哈丁送上了政壇。
1940年連任的第32位總統,民主黨人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是1945年病死在任上的。
1960年當選的第35位總統,民主黨人甘乃迪(John F. Kennedy)是1963年被遇刺身亡的。
1980 年當選的第40位總統,共和黨人列根(Ronald W. Reagan)1980年遇刺,身負重傷大難不死,是唯一逃過“特科抹人詛咒”的總統。刺客只是為了向女演員Jolie Foster獻愛心(love offering)。
(十)出現第一個人類生命的巧合
解釋生命誕生之謎得由化學概念開始。人體由不少於25種不同的化學元素組成,而世上存在100種自然產生的化學元素,最小的作為氫,和最大的是鈾。所有這些元素來自哪兒?為什麼我們擁有如此豐富的化學可能性?首先簡要的說明一下。
氫從創世大爆炸後不久即存在,幾乎所有其它要素中都是在這過後才被創造的,例如透過超新星的爆炸,這些超新星爆炸對於生命也是重要的,因為他們把新創做的原素吐進外層空間,並形成新星系或新生命,我們身體里的大多數要素,都產生在太陽形成之前,我們的生命其實很大程度上由星塵所組成的。
那些決定性元素的產生,都是由更小的原子的原子核透過核反應熔合產生更大的原子的原子核,並釋放出生命誕生必需要的能量;而核反應熔合的第一步,就是兩個氫原子的結合,形成氘,氘是整個生命誕鏈子里的第一個和至關重要的元素,氘如果不能形成,宇宙可能除了氫以外就不會有另外的元素了,所有生命(如果還存在的話)都會氫這單一元素所組成。而且,核反應失敗,新星也會停止形成。
因此,一切生命都取決於能否熔化和製造氫和氘。
熔化和製造氫和氘的自然力量,如果這力量並不是剛剛好這份量,而是弱了百份之十,人類生命並不會出現。不止如此,如果這力量稍稍強了百分之十,生命也永 遠不會出現。可是,一切力量卻全都剛剛好操控在這理想的百分之十之內,因而最終產生了人類的生命。核反應沒有稍稍快了一點,另一面,核反應卻也沒有在生命 來臨之前就耗盡,一切都是剛剛好,恰恰好,天衣無縫。
這時候第二個生命的巧合來了:當氫和氘被成功製造了之後,氘原子透過同樣的熔化過程結合成氦原子,但氦原子必須形成更大的原子,但問題是:兩個氦原子的結合,是違反物理定律的,也就是說,兩個氦原子根本是不可能的。
兩個氦原子不能結合,但在熔化的新星內部,他們卻能相撞並"暫時"黏在一塊,有多"暫時"呢?大概是千億億億份之一秒(數字太長不知該怎樣打)。
這還不止,在這千億億億份之一秒里,偏又剛好,有第三個氦原子黏過來,這樣,氦原子就能結合了,誕生了宇宙第一個“碳十二”。差不多宇宙中所有的碳也是這樣情況之下產生的,沒有碳,也就永遠不會有現在的生命。生命的起源,就是不可能的居然發生了。
接着又來第三個更巧合的巧合。這樣一次“稀有”的事件不做足夠的碳,讓生命誕生,除非某些事情大大提升它的效力:有諧共振。而有諧共振必須保持在一定的 能量水平上,才能發揮效用。曾經出現的那次,讓生命誕生的有諧共振,其能量水平如果高了一點兒/低了一點兒,人類生命也不會出現,然而,一切又是剛剛好, 恰恰好,天衣無縫地,被放在一塊。
生命的巧合和幸運還遠不止此,接着的例如,電磁作用“剛好”比核力量弱一百倍,愛恩斯坦所說的奇異 的空間平坦(大爆炸後宇宙空間只出現極輕微彎曲),不是一元二元也不是四元五元而是“剛好”三元次方的世界,“剛好”平衡的量子世界,宇宙的歷史和生命誕 生的歷史“剛好”配合,等等。
總而言之,生命的幸運,是比任何戲劇效果還是驚人的一連串“巧合”的結果,如果把那些可能性的百分比相乘,得出的“生命誕生的可能性”,可能是科學史上曾經出現過的最低的一個值。
Internet Explorer
Windows XP
Firef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