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講 2015年2月28日薄伽梵 師尊廣播聖密龍講
方便是菩薩淨土
廣播電台:
非常感謝 薄伽梵 師尊賜予我們今天的聖緣,來到電台廣播上,來做聖密龍講的聖示。
薄伽梵 師尊,您好!
阿彌陀佛!
薄伽梵 師尊:
阿彌陀佛!
廣播電台:
今天,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師尊將與我們介紹塔州中國佛教學院召開的2015羊年新春感恩慶典,之後,薄伽梵 師尊將與我們繼續最近的聖密龍講聖示。
現在,恭請 薄伽梵 師尊為我們做聖示。
薄伽梵 師尊:
阿彌陀佛!
各位聽眾大家好!
今天是2015年2月28日星期六,第443次聖密龍講。
在上個星期五開始,整整一個多星期以來,都是農曆新年。今年的農曆新年,慶典是在2月20日。2月20日,主要選中它是一個星期五,可以讓更多的眾生來到我們的慶典,歡度中國乙未年,也就是羊年的新春感恩慶典。
在這個慶典上,值得我們紀念的是中國人民共和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宋總領事2015年乙未慶典感恩盛宴的《賀年信》:
中國漢傳密學研究院:
欣聞貴院即將舉辦新春和諧團拜晚宴。我謹代表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表示熱烈祝賀,並向塔州僑胞致以節日的問候!祝廣大僑胞羊年吉祥,幸福安康。
貴院多年來在塔州傳播中國佛教文化,積極參與塔州多元文化社區建設,積極參加《澳大利亞華人年鍳》編發工作,為增進中澳人民相互了解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衷心希望貴院發揚成績,繼續努力,為中國與塔斯馬尼亞州的交流與合作做出更大貢獻!
宋昱旻
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
二O一五年二月十日
從簽出日期上看,可以知道,宋總領事二月十日就已經寫好了這一封《祝賀信》。
我們全體塔州中國佛教學院以及中國漢傳密宗——聖密宗古梵密金剛禪佛教的全體信眾、上師、長老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內心衷心地感謝祖國母親的關懷和愛護。
我們也收到了《澳洲華人年鑑》總編輯部的總編輯馮小洋教授的《新春慶典祝賀》,馮教授是這樣寫的:
塔斯馬尼亞州•霍巴特市:
中國漢傳佛教密宗——聖密宗古梵密金剛禪佛教:
中國漢傳密學研究院:
尊敬的 薄伽梵智及維摩詰宗師:
羊年吉祥!
值此貴教乙未羊年新春慶典舉辦之際,我謹代表澳大利亞華人年鑑出版社向貴教、研究院;向尊敬的薄伽梵•智及維摩詰宗師表示熱烈祝賀,並祝慶典圓滿成功!
二十多年來,中國漢傳佛教密宗——聖密宗古梵密金剛禪佛教在薄伽梵智及維摩詰宗師的佛禪下、在遠離祖國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在離南極大陸最近的塔斯馬尼亞州•霍巴特市潛心禪研、廣為傳播中華佛教文化,獲取巨大影響,深得澳大利亞和全球漢傳佛教密宗教友的認同和擁戴,使地球最南邊的這方熱土成為漢傳佛教密宗教眾仰望之聖地。
長期以來, 薄伽梵智及維摩詰宗師秉承大愛無疆的弘法精神,愛澳洲、愛祖(籍)國、愛信眾、愛社區,所作出的貢獻有目共睹,實為我等楷模。作為《澳大利亞華人年鑑》的編纂委員會委員,宗師對年鑑的編纂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傾注心血,在宗教界、在社區廣為宣傳,身體力行參與年鑑各項活動。對此,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謝!
再一次恭賀慶典成功! 並籍宗師之盛典向塔州華人社區拜年,祝嘉賓新年愉快!三羊開泰!
澳大利亞華人年鑑馮小洋
2015年2月20日(乙未年正月初二)
馮教授的《賀年信》言簡意賅,語言精煉,非常熱情地謳歌了我們聖密宗的在現代弘揚的成就,我們銘感肺腑,因此,我們把它編輯在《場刊》中。
《場刊》編輯的內容,最開始有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的《祝賀信》。《祝賀信》由特地從堪培拉來的參議員所朗誦,她是代表阿博特的特使。
阿博特的《賀信》也是非常熱情地歌頌了中國、歌頌了中澳的友誼,同時慶祝我們聖典的成功。
這位女特使,她是兩個身份,另外一個身份,她除了代表澳大利亞總理之外,還代表社會服務部的部長發言,她的發言非常親切感人。我們已經全文刊登在《場刊》,和我們《Patricia2010》,以及《金剛禪世界》網站。
在《場刊》上,同時刊登的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宋昱旻總領事的《賀年信》,以及《澳大利亞華人年鑑》馮小洋總編輯的《慶典祝賀》。當然,《場刊》里也有程序單、節目單、以及貴賓講話,以及表演種種的文娛活動的記錄。
我特別慶幸的是,今年又是高朋滿座。來的客人比往年幾乎要多三分之一;客人們政治上的各種各樣職位的檔次,普遍的要比去年的高。這說明了我們塔州中國佛教學院的影響力在不斷地日益擴大。
場內慶典熱烈的氣氛,人人都能感受到的。在表演的節目中間,還有特地從布里斯本邀請來到塔州表演的鄧教授和鄧教授的太太。他所表演的是琵琶和鋼琴的合奏。鋼琴則是由澳洲著名的鋼琴家鄧杉小姐彈奏,全場引起了一陣又一陣的熱烈的掌聲,甚至歡呼聲。晚會的氣氛非常的熱烈。
我們簡單地介紹了春節的演出之後,言歸正傳,繼續回到我們教法的討論上。
近階段來,有一些聽眾曾經質疑:“虹化是否有經典的依據?”經典依據實際上是不勝枚舉的。
關鍵是,無論是顯教經典,或者是密教的經典,在講到虹化的時候,往往是“文有隱伏”。當這個關鍵之處,就需要密法的大導師進行詮說,根據受眾的根器而隨機解密。
正如以前已經討論到的,原始佛教的《阿含經》就記載了 大聖 釋迦牟尼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難尊者的火光三昧虹化。
在大乘佛教《法華經》中也記載了 大聖 佛祖前身的常不輕菩薩虹化的聖跡。
因為有一些聽眾就質疑說:“ 佛祖祂自己會不會虹化?佛祖為什麼沒有像西藏佛教那樣,變成一道光而去,剩下一點點指甲,或者身體縮小,縮小到一小塊骨頭那麼大?”這樣的說法是非常成問題的。
其實,在經典上記載了 佛祖前身虹化的聖跡,就是常不輕菩薩的虹化聖跡。
我們的宗前祖師朱士行聖祖從於闐國找到《大品般若經》,找到《放光般若經》,由弟子弗如檀帶回中國,又由無叉羅翻譯出《放光般若經》來。其實,這就是一部“虹化經”。《大品般若經》是《虹化經》的簡本,《虹化經》是《大品般若經》的足本……等等。
在原始佛教《阿含經》里所記載的 大聖 釋迦牟尼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難尊者,在兩國的軍隊於恆河兩岸對峙,劍拔弩張,一觸即發時,阿難尊者為了平息戰爭,於祂百歲之年,騰於空中,示現火光三昧虹化,以祂的清淨無我的捨壽聖行,感動、感染了兩國軍隊,起到了和諧、和平的目的,示現了大聖 釋迦牟尼佛祖極終善性的慈悲和智慧的偉大,捨壽的偉大,虹化的偉大,實修實證的偉大。
以宗教的真實、歷史的真實、學術的真實而論, 阿難尊者完全遵照 大聖 佛祖慈悲綬紀的安排,向維摩聖者學習了虹轉法門,並且親自為眾生示現了四種涅槃中的最高形式——無住處涅槃,即是虹化,為眾生示現了虹化的極致成就,就是捨壽。
阿難尊者的虹化非常壯麗,非常偉大。阿難尊者祂永遠地活在我們聖密行者心中,永遠活在佛教徒的心中,永遠活在原始佛教聖者們的心中。
阿難尊者的虹化圓滿示現了四部大法——霓虹大法,空行大法,神通大法和涅槃大法。這四部大法所示現的都是生命大法。
阿難尊者祂以百歲之齡,騰於空中,演示空行,進行了火光三昧的虹化,以祂的霓虹之光、生命之光、功德之光、靈性之光,布施無量的眾生,示現聖通的方便,示現現證涅槃。這就是霓虹大法,這就是虹化。
阿難尊者祂虹化的表現,令眾生見即解脫、聞即解脫、瑜伽即解脫,獲得靈性震蕩和生命之悟,解脫眾生現實的痛苦和永恆的痛苦。祂是完全清淨無我的,祂是大無畏的,祂是一切為了聖教、為了眾生而捨壽的。
《妙法蓮華經》記載了 大聖 釋迦牟尼佛祖前身 常不輕菩薩的行持聖跡。 常不輕菩薩本身,歷代經典有四種解釋:
一是“不輕慢”;
二是“法性自具足,智慧具足”;
三是“恭敬進修行門”;
四是“恭敬一切境,無放逸心”。
這四種詮說稱之為四種“悉曇”,本身可以解釋為四種不同的虹化形式。這四種詮說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表達了常不輕菩薩的靈性品質,作為聖密行者學習的榜樣,也表現了靈性修行質素關係到虹化的成就。
這裡頭,我們所講的“虹化的成就”,實際上就是指四部大法:霓虹大法、空行大法、神通大法、涅槃大法。這四部大法實際上是《聖祖經》里所講的“大智本行”——“眾所知識,大智本行”的具體化。
因為在《聖祖經》第一品裡頭,一唸到“大智本行”這一個聖密行者所應該所有的基本品質。可是 “大智本行”如何才能夠實現呢?
這是很實際的問題。每一個聖密行者都會關心到:“我是聖密行者,我如果是在毗耶離城修行,那麼我作為‘眾所知識’之一,我這個‘大智本行’如何去達到呢?”“大智本行”就是霓虹大法、空行大法、神通大法和涅槃大法。所以,作為聖密行者,所表現出來的靈性修行的質素,關係到虹化的成就。
大聖釋迦牟尼佛祖住世時期,後來虹化的時候,祂是採用的悲心慈證的虹化。因為悲心慈證的虹化,祂的色身還是被保留,保留這一個色身呢,實際上,就是為了救度祂的學生和所有的眾生,令眾生能夠有一個瞻仰的“物質”。因為眾生只能夠在初期認識到 “物質”,我們就稱之為“舍利”。
但是,如果祂當時虹化的話,像 阿難虹化的話,可能效果完全不同。作為虹化,作為 阿難的虹化, 佛祖祂讓這一個虹化,讓 阿難去承擔了。阿難也是承擔得非常漂亮。
《聖祖經》里的《佛國品》中, 大聖 釋迦牟尼佛祖教導長者子寶積:
“寶積當知,直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不諂眾生來生其國;深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大乘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大乘眾生來生其國;布施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一切能捨眾生來生其國;持戒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行十善道滿願眾生來生其國;忍辱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三十二相莊嚴眾生來生其國;精進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勤修一切功德眾生來生其國;禪定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攝心不亂眾生來生其國;智慧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正定眾生來生其國;四無量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成就慈悲喜捨眾生來生其國;四攝法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解脫所攝眾生來生其國;方便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於一切法方便無礙眾生來生其國;三十七道品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眾生來生其國;迴向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得一切具足功德國土;說除八難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國土無有三惡八難;自守戒行不譏彼闕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國土無有犯禁之名;十善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命不中夭,大富梵行,所言誠諦;常以軟語,眷屬不離,善和鬥訟。言必饒益,不嫉不恚,正見眾生來生其國。”
今天由於時間的原因,聖密龍講暫時到此結束,各位聽眾明天再見!
阿彌陀佛!
廣播電台:
很感謝 薄伽梵 師尊今天的聖密龍講教法,我們期待明天繼續地聆聽 薄伽梵 師尊的聖示。謝謝 薄伽梵 師尊!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