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DX]在世間皆不著。悉為世間作明

[VDX]在世間皆不著。悉為世間作明


最近幾次的聖密龍講中非常深入的詳細的講解《Vimalakirti Sutra》中的《佛道品》、《Vimalakirti Sutra·阿絲律耶佛品》、《見阿閦佛品》、《囑累品》等的重點的內容。弟子學習師父最近幾次的聖密龍講有以下的一些認識。

 

師父通過多次的聖密龍講,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地解析了“ 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這句話的重要的內在的涵義。弟子認識到正確地理解這一句話至關重要,這是進入深部的古梵密教法學習的一個關要,因為古梵密教法高峻難懂,卓爾不群,非一般乘次教法所能理解。只有理解透徹了,把握正確了這句話的內涵,才能跨入聖密宗古梵密金剛禪教法的大門,才能繼續深入地學習聖密宗古梵密教法。

 

其實 師父在以往的聖密龍講中早就闡明了這一概念。師父很早以前就曾指出,大聖釋迦牟尼佛祖親自創辦的古梵密教法,就是研究隱態世界,把握隱態世界規律的教法。

師父在2011年10月--11月間,曾以古梵密的觀點,以超越界的話語境界,全面剖析、解讀《金剛經》所包含的宇宙真理。師父以《金剛經》十三個“實無功德”入手,透徹地闡析《金剛經》的主旨:

“所有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師父當時聖釋:“拿聖密宗的語言來講,名之為眾生的這些諸相,諸相非相,都是法性身的外在表現,沒有一個相是被渡了,渡的是祂們的靈性實體。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是空之有空,而是空中有物,而且這個物是實實在在的物,是法性,是法性身,是靈性,是靈性實體。

而這些法性身的存在,整個宇宙而言是不多不少的,沒有了這些菩薩相,沒有了這些我相,沒有了這些人相,沒有了這些眾生相,沒有了這些壽者相,法性身並沒有少,如果有了菩薩相、有了我相,有了人相,有了眾生相,壽者相,宇宙中的法性身也並沒有因此而多。”

 

今天重溫 師父的教導, 弟子深深的感到師父對《金剛經》的聖釋是何其透徹,何其精練,何其稀有難得啊。

 

師父指出,《金剛經》裡許多的理論,都是有密宗的理念。弟子體會《   金剛經》所揭示的宇宙奧秘,宇宙實相,以聖密宗的話語境界就是“超越界”。師父論述:“此 ‘超越界’ 是肇源法性、是宇宙實相、是宇宙靈性、是宇宙道德、是宇宙意志、是宇宙生命。”直截了當地的概括了宇宙隱態世界的規律,宇宙的法性,宇宙中的靈性實體。

 

弟子體會,銘記師父教導,將有關宇宙隱態世界的實相,宇宙隱態世界規律的真理掌握在手,遇到問題,以聖密宗這些教法的原則象數學的公式一樣代入,以此觀照,消除我法兩執,消除妄想分別,一些難聞難解的密教的哲理就會迎刃而解,得到究竟了義的註解。

 

以如何理解“ 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這一句經文而言,在師父的解析下就不會以道為道,非道為非道,而能領悟“處是無是是之情。乘非無非非之意。”明白“行於非道,實為通達佛道”。能夠等量齊觀,通達無礙,應化無方,達到“美惡齊觀,履逆常順。和光塵勞,愈晦愈明。”

 

弟子由此想到,我們聖密宗古梵密金剛禪佛教有關聖密家庭教法的理論和實踐,往往不易被其它乘次佛教中人所理解,但是在《Vimalakirti Sutra 佛道品》的謁語中日:

智度菩薩母,  方便以為父。

一切眾導師,  無不由是生。

法喜以為妻,  慈悲心為女。

善心誠實男,  畢竟空寂舍。

弟子眾塵勞,  隨意之所轉。

道品善知識,  由是成正覺。

 

此謁語非常明確地記錄了古天竺時期佛梵持明僧團內所存在的聖密家庭與一般普通家庭的不同之處,以及對延續法脈傳承的重要意義。

千年以降,雖然薄伽梵古梵密教法在歷史上罹遭法難,所幸在歷代聖祖的努力下,“聖密家庭”這一教相和事相得以完整地繼承下來。祂不同凡響地,非常能動地完成聖密行者、聖密上師、聖密長老虹化轉世的生命實踐。這便是遵循隱態世界宇宙規律的大智本行。

是對“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這一經文的最有力的注腳。同時也說明了聖密宗古梵密的教相、事相、戒相、圓相教法理念的繼承是有經典的依據的。

 

師父在聖密龍星期六545次的聖密龍講中已深入解析東方妙喜國。

 

妙喜世界梵文稱為阿毗羅提國,在不同的佛經中,又把祂翻譯成善快世界和妙樂世界。因為在這個阿毗羅提國裏頭生活的佛,祂們要轉世到娑婆世界來,是非常喜悅的,所以稱之為妙樂。又可以非常快捷的殊勝轉世,所以又稱為善快世界。

 

妙喜國是一個東方的巨大的宇宙佛剎,佛剎裏頭有一棵菩提樹,樹上生長七種佛寶。這個菩提樹非常之高,高到一由旬,摺合成公里的話呢,有11.2公里。佛就是在那麼高的這個菩提樹上成正果的。這和以往認為佛是在菩提樹下成就完全的不同。

佛經說:“佛坐其上證菩提道,道樹的四邊有多羅樹及蘇漫那樹周遍行列,微風吹動出和雅音,世間音樂所不能及。”

 

師父的解密使弟子覺得妙喜國真的是妙不可言,非常的驚奇,對妙喜世界有了一個最初步的具像的瞭解。

 

而師父在昨天的聖密龍講中更詳細地為弟子們描述了妙喜世界的境界:

“彼佛剎中女人衣服及莊嚴具。從樹而生隨意受用。彼國女人無女過失。不如此界諸女等心多嫉妒兩舌惡口。”

“不動如來隨所行住。有千葉蓮花自然承足。是華金色世無可喻。”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念。若如來降尊入此室者。足下蓮花應聚一處。隨其所念花則為聚。如果有人願意這個花住於空中,即如彼念,就在空中住了,由彼如來威神力故。”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念。若如來降尊入此室者。足下蓮花應聚一處。隨其所念花則為聚。”

 

凡此種種美妙景象,真的是太不可思議,太令人驚奇,太令人神往!弟子非常期待下一次的聖密龍講,願師父能為弟子們披露更多妙喜國的資訊。

 

544次的聖密龍講中,師父告訴弟子們,我們從妙喜世界而來,我們從光陰天而來,光陰天只是妙喜世界的一個前站。師父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地球人要通達宇宙出發,那麼先要登月,月亮就是好像一個前站。這個月亮,就好像是我們所講的光陰天。”

 

作為龍天聖族,聖密行者在完成了此生重大的弘法度眾的歷史使命後,追隨 薄伽梵智及Vimalakirti師尊回到妙喜國這個東方淨土中去。

師父打比喻說:“大聖 釋迦牟尼佛祖 已經把下降到妙喜世界來廣度眾生的菩薩,已經訂好了虹化回去的飛機票。這個所謂的飛機票,上面就是很簡簡單單的兩句話:

第一,斷絕貪、嗔、癡、執著。

第二,廣植善本,積累靈性功德,積累虹化的資本。

 

弟子在聽師父這一段聖密龍講時,心裡是感到非常的驚喜和振奮的。弟子雖然遠沒有做到以上這兩點,但是明確了自己是從何而來,又將去向何方。

 

師父曾聖示:“有些龍天聖族的轉世者們來到這一個世界上,祂既有上上上勝根的大功德的往世,祂也有難救難度、具生我執的一面。”以師父的聖示對照自己,弟子感到很慚愧。

 

師父在全文誦讀和講解《Vimalakirti Sutra·囑累品》時,弟子感受到這是一個深情的囑咐和期望,師父殷切地希望弟子們努力地學習古梵密的教法,快快地成長起來,成熟起來,擔負起歷史的重任,使古梵密聖法“廣宣流布於閻浮提,無令斷絕”。

 

弟子要永遠跟隨 敬愛的 師父,師父到哪裡,弟子就跟到哪裡,永遠做 敬愛的師父的弟子。以此為修行的動力,時時以 師父所指出的以上二點來觀照自己身、口、意。

斷絕貪、嗔、癡、執著。廣植善本,積累靈性功德,積累虹化的資本,拿到虹化回去的飛機票。成為師父永遠的弟子。

 

弟子感恩敬愛的師父!


努力履行此生弘法度眾的歷史使命。

 

第一,斷絕貪、嗔、癡、執者。也就是說,我們已經回到娑婆世界的人來廣度眾生,廣度眾生你有重大的歷史使命,但是懷有重大的歷史使命的人,首先是要斷絕貪執。還有,你要從娑婆世界回到妙喜世界,必須要廣殖善本。意思很明確,如果你不斷絕貪癡,不斷絕貪、嗔、癡、我慢、疑,你也沒有去廣殖善本。這裏廣植善本的意思是什麼?就是積累靈性功德。不積累靈性功德,那麼就可能不得虹化。不得虹化,那麼就是不能輕易往生妙喜世界。

所以啊,大聖 釋迦牟尼佛祖 已經把下降到妙喜世界來廣度眾生的菩薩,已經訂好了虹化回去的飛機票。這個所謂的飛機票,上面就是很簡簡單單的兩句話:

第一、要斷絕貪、嗔、癡,不可以再有,不可以再有貪、嗔、癡、我慢、疑;

第二、要廣殖善本。廣殖善本是什麼意思?就是要積累靈性功德,積累虹化的資本。

從這個經典中我們可以知道,“虹”在經文中的名相是有一個特定的密語,也就是隱喻。這個隱喻,用一個字就是“沒”(沒有的沒)。而“沒”在這裏,被解讀為無生法忍,用無生法忍這一個特定的名相來加以概括和形容。虹化、虹化,這個“化”,就是從妙喜國來到此娑婆世界廣度眾生而稱為化。

虹化,不是一個字,一個詞,而是由兩個詞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前之虹,是前因。後面化,是後果。故而啊,前因是虹,後果是化。因此啊,這一個“沒”,雖然這一個字隱含著因果,隱含著“虹”和“化”的全過程。“沒”隱含著因果的轉變,時空的轉變。

 由是啊,初聖祖Vimalakirti 極其偉大,為我們每一位行者做出了榜樣,做出了虹和化的榜樣。可以這樣講,這個是佛的大智慧,這是佛的甚深般若。佛的甚深般若,所謂的大成就,就是虹化,虹化就是從無所得而來。這個“沒”字是無生法忍,這個“沒”字也就是無所得。這裏頭蘊含著極其偉大的法理。

我們從《Vimalakirti Sutra·佛道品第八》裏頭“行於非道”,這一句有非常深刻至理的法語,給了我們有透徹的理解。我們從妙喜世界得到一些什麼信息資訊呢?這裏有一個重要的信息資訊

更重要的是,師父再次地講到了維摩聖祖,佛告舍利弗:“有國名妙喜,佛號無動,是維摩詰於彼國沒,而來生此。”以此展開了維摩聖祖與舍利弗對“虹化”的一段精採的對話,引伸出對“虹化轉世”這一永恆主題的深入的探討。

 

師父指出:“人的身體他是虛幻的,虛幻的身體他是一定要敗壞的,但是祂的靈性生命的升華,就形成了人生的極頂的最高級的升華,那也就是虹化。

虹化、轉世是宗下的一個大科目,聯繫到每一個聖密行者祂的法性生命。因此,在我們的聖密龍講中,作深入解密的時候,我們將會感到後味無窮。”

弟子學習以上的

Vimalakirti Sutra·阿絲律耶佛品》裏頭曾經講到, 維摩聖祖 是從何而來的?維摩聖祖 祂是不動佛國而來的。佛祖 在這品裏頭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一品裏講:

於是維摩詰心念。吾當不起於座接妙喜國。鐵圍山川溪穀江河。大海泉源須彌諸山。及日月星宿。天龍鬼神梵天等宮。並諸菩薩聲聞之眾。城邑聚落男女大小。乃至無動如來及菩提樹諸妙蓮華。能於十方作佛事者。

我們的 僧肇聖祖 說:屈尊為難。乃至彼菩提樹及妙蓮花皆能放光明,於十方作佛事,及華上化佛菩薩亦於十方作佛事。皆通取來也。

這裏是講 Vimalakirti經中前文還講道:

是時佛告舍利弗。有國名妙喜。佛號無動。是維摩詰於彼國沒而來此生。

僧肇 聖祖 解釋,祂說這段經文上講到了“無生法忍”。這段經文上也講到了Vimalakirti祂是從何而來?從哪裡出生?“應物而唱,未始無益。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由於 舍利弗不明白,舍利弗 祂說“從妙喜國沒”,“沒者”祂不懂得這個“沒”是什麼意思?祂就是說:“‘沒’就是為虛誑法壞敗之相,生者為虛誑法相續之相。”

舍利弗 對這個世界的解釋,祂完全沒有一個正確的理解,而說:“如果說‘沒’是由於法是虛誑的,所以呢虛誑的法,壞敗之相了(這裏的‘沒’祂是指死掉)。那這裏的生呢,是為虛誑法相相續之相。”

也就是說,把一個轉世再來呀,說成是虛誑法相續之相,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世間法的不正確的認識。舍利弗 在這裏,正如 僧肇 聖祖 所講的一樣,祂先定了這個“沒”和“生”的相,是屬於虛誑法壞之相。

但是,經文告訴我們這裏的“沒”,實際上就是指虹化。人的身體他是虛幻的,虛幻的身體他是一定要敗壞的,但是祂的靈性生命的升華,就形成了人生的極頂的最高級的升華,那也就是虹化。

升騰之為霓虹,因此,這個虹化之法在這裏就已經都露出了一些端倪。這個端倪呢,佛祖 借用教育 舍利弗的機會,向舍利弗指示說:“有國名妙喜(也就是有一個叫妙喜國),那裡的妙喜國裏的佛,號“無動如來”。而Vimalakirti就是於那個妙喜國沒,而來生此地。”

這裏的解讀,也就是說 Vimalakirti就是從妙喜國虹化而來,然後到這裏娑婆世界來生,救度眾生。

舍利弗 這個時候就很坦然地講出祂自己的觀點,問佛,“舍利弗言”,這是一個經文,經文上說:

舍利弗言。未曾有也。世尊。是人乃能捨清淨土。而來樂此多怒害處。維摩詰就對舍利弗說。於意雲何。日光出時與冥合乎。答曰。不也。日光出時即無眾冥。維摩詰言。夫日何故行閻浮提。答曰欲以明照為之除冥。維摩詰言。菩薩如是。雖生不淨佛土為化眾生故不與愚闇而共合也。但滅眾生煩惱闇耳。是時大眾渴仰。欲見妙喜世界無動如來及其菩薩聲聞之眾。佛知一切眾會所念。告維摩詰言。善男子。為此眾會。現妙喜國無動如來及諸菩薩聲聞之眾。眾皆欲見。

這段經文講,舍利弗 不懂,說這是未曾有的,Vimalakirti從妙喜國來,那裏的佛叫無動如來。舍利弗 贊嘆說:“未曾有了,世尊說,是人乃能捨清淨土。而來樂此多怒害處。Vimalakirti 就告訴 舍利弗 說:“於意雲何。日光出時與冥合乎。

舍利弗 就得到了Vimalakirti長老 的教育,祂教育祂什麼呢?因為 舍利弗 不明白,祂說如此清凈的一個大佛,怎麼能夠來到這娑婆世界,這一個五濁惡世來呢?祂來到了這個五濁惡世,這不是污染了自己嗎?

Vimalakirti初聖祖 就教育 舍利弗 說,太陽出來了,我們看到了太陽的光明,但是它哪裡來呀?它是黑暗中來。這個太陽在黑暗中,你看到它與那個黑暗合二為一了嗎?被黑暗所污染了嗎?沒有。它還是那麼的光明,依舊光明萬丈,照亮整個大地。太陽從黑暗中出現,但是它並沒有跟黑暗同流合污,依舊光照大地。

意思是說,妙喜國來的 無動如來佛,雖然在那個國家虹化了,轉世到這個娑婆世界來,但是,祂的轉世並沒有玷污了自己,而是更加清凈、更加光明。

我們的 Vimalakirti初聖祖 說,菩薩也是如此,雖然轉世生到了這個五濁惡世,這個不凈的佛土,但是為化度眾生,不於黑暗而共合也。祂為了什麼呢?祂是主要是為了令眾生煩惱消失。

當在場的大眾聽見 佛祖如此之言,所以非常的渴仰,希望能夠見到妙喜世界的 無動如來及其菩薩聲聞之眾。佛知一切眾會所念,就告訴了Vimalakirti 說:“善男子!為此眾會,現妙喜國 無動如來及諸菩薩聲聞之眾。”經文這裏講了,就是“眾皆欲見”。所有在場的菩薩眾、聲聞眾,都非常希望能夠見得。

鳩摩羅什 導師 說:為不()欲修淨國及往生者。現其剎也。不遙現而接來者。將顯維摩神力故也。即事則情悅而悟深故。舉令現此事耳。這裏所講的事情就是說,由於 佛祖知道了大家非常想知道妙喜國,親見妙喜國 無動如來,所以,令所有的菩薩眾、聲聞眾都能夠進入這個妙喜國的境界。因此,這個妙喜國境界,就讓大家親自能夠即身體驗。

這一個體驗,前面第一品裏頭——《佛國品》裏就已經講清楚,說:既見大聖以神變,普現十方無量土。其中諸佛演說法,於是一切悉見聞。

這四句實際上更加生動的體現了“行於非道,方是佛道。”“非道”,這裏有正面、反面的諸方面認識,有光明、有隱態諸方面的認識。

這個我們結合我們自己的現實生活,我們在以前《佛說內藏百寶經》裏所講 大聖 佛祖 的內事行,大聖 佛祖 的內事行,解密了內事行對人探索佛教歷史的真實和宗教的真實,開啟了一個新的“非道”的史創。從聖密宗佛教超越界詮釋學的意義上說,佛梵持明密教僧團行持與 大聖 佛祖 的內事行,有著一脈相承的傳承關系。

因此,在這裏我們所講的 大聖 佛祖Vimalakirti“方丈”資職,這一個“方丈”資職於密教而言,也就是“阿闍黎”資職。因此,講到“阿闍黎”,當是有另外一番境界,這一番境界,你一定要讀懂、讀透、學好《佛說維摩詰所說不思議解脫法門經》裏頭的十四品的種種要義。

這種種要義裏頭,第八品《佛道品》非常的重要。你懂得了《佛道品》的要義,如果說能夠進一步再深究第十二品《見阿絲律耶佛品》,相互參照,方能見得真諦。

在《阿絲律耶佛品》裏頭,已經清楚、明白講到了虹化和轉世的要義,虹化、轉世是宗下的一個大科目,聯繫到每一個聖密行者祂的法性生命。因此,在我們的聖密龍講中,作深入解密的時候,我們將會感到後味

 

我們在上一講裏頭,運用了我們的《聖祖經》——《Vimalakirti Sutra》裏邊的經文,解讀了虹化和轉世的相關的法門。

虹化,虹化的法門,最早肇源於妙喜國 不動如來Vimalakirti Vimalakirti初聖祖 的虹化祂經歷了三重的境界,因此啊,傳承到現在,虹化就具有了三重的境界。

第一個層次就是極終善性的虹化,極終善性的虹化就是靈性的虹化。般若智證的虹化,那是第二重境界,也就是說,是精神的虹化。第三重境界就是悲心慈證虹化,悲心慈證虹化就是肉體的虹化。

這三重境界的虹化,我們如何來區分?如何虹和如何化?

虹,是在經文中的名相,祂有一個特定的密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隱喻,是稱之為“沒”,沒落的“沒”。但是這個“沒”意義很深,在這裏解密,實際上這個“沒”是指無生法忍。而解讀無生法忍這個特定的名相,用“沒”來加以概括和形容,這是最恰當契達不過了。也就是說“沒”就是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即是“沒”。

那麼這個虹,這個意思是什麼呢?我們還要進一步來加以解讀。

首先我們提到了妙喜世界,妙喜世界是阿毗羅提國。這個阿毗羅提國,中文的意譯、翻譯就是妙喜世界。但是,由於虹化的法理來源於妙喜國,來源於妙喜國的虹,到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來轉世,非常的快捷,因此呢,這個“阿毗羅提”又翻譯成為、意譯成為善快世界(善,善良的善;快,就是快樂的快。)。也就是說,是最勝、最勝兩勝俱全的善快世界。又由於祂體現著永恆生命,因此,祂又稱為妙樂世界(《妙法蓮華經》的妙;樂,快樂的樂。)。

在這個阿毗羅提國裏頭生活的佛,祂們要轉世到娑婆世界來,是非常喜悅的。喜悅,可以稱之為妙樂。而且又可以非常快捷的勝勝轉世,所以又稱為善快世界。

在傳進中國的不同的佛典中,妙喜世界也有音譯為阿維羅提、阿比羅提、阿毗羅提。這個妙喜世界的相關法的名相,這裏已經講清楚了。

我們的行者由是就不再怕別人突然提問了,尤其是各位聖密行者、聖密上師、聖密長老,也就是說各位聖密菩薩,就不怕人家說,既然你們師父說這個妙喜世界,妙喜世界是什麼意思呢?

那你就是可以告訴他,妙喜世界梵文稱為阿毗羅提國。但是,在不同的佛經中,又把祂翻譯成善快世界和妙樂世界。這兩個世界,都是在不同的佛經中解讀妙喜世界的時候所應用過的。祂們的音譯,這個梵文的音譯Abhirati,又在不同的佛經中翻譯成為阿維羅提、阿比羅提、阿毗羅提,這樣三種不同的翻譯方法,跟梵文的原音念起來非常接近。

這個妙喜世界是 阿閦絲律耶,也就是說我們曾經講過的 不動佛 所在的淨土,補處的大菩薩為《Vimalakirti Sutra》裏曾經提到過的 香象菩薩(香,點香的香;象,就是大象的象)。

Vimalakirti 佛菩薩從妙喜世界——阿毗羅提國轉生娑婆世界,顯現一個特殊的身份。有些經典就把祂翻譯成居士相,但其實不然,祂是大導師,大長老,祂是大聖寶,大出家眾。有一個特別的形象用來度化眾生。

妙喜世界,也是和大乘佛教的東方佛國中,比較 藥師佛 的淨琉璃世界 琉璃光佛 相比較呢,少為人知。也就是說知道的人比較少,沒有經過解密,那就是根本無從知曉。…10分

大聖 釋迦牟尼佛 在有關的經中提到“效法不動如來”,也就是說 阿閦絲律耶的梵行,可作助緣得生彼佛土。也就是說,我們已經講 不動如來也是Vimalakirti阿閦絲律耶 也是Vimalakirti,祂們都是東方淨土中的。因此啊,東方淨土,藥師佛 的淨琉璃世界跟 琉璃光佛 種種名相,其實都是Vimalakirti,諸相一如,諸相非相,非非相,非非非相,是名諸相。

這裡頭的諸相,實際上就是一個相。阿毗羅提國和 阿閦絲律耶,兩個名相其實也是合二為一。妙喜世界,善快世界,妙樂世界,也是三位世界、三位一體。發音阿維羅提、阿比羅提、阿毗羅提,實際上就是 阿閦絲律耶的所在的淨土。

由是啊,我們已經非常清楚、明白了妙喜世界是怎麼樣的一個世界。但是,要懂得我們既然從妙喜世界而來,我們從光陰天而來,光陰天只是妙喜世界的一個前站。就是好像我們要通達宇宙,地球人到通達宇宙出發,那麼先要登月,月亮就是好像一個前站。這個月亮,就好像是我們所講的光陰天,相比較而言。

當然,我們的行者要回到妙喜世界,因為我們已經知道,我們的身份——龍天聖族的身份,要回去,要回到這個東方淨土中去,有一個基本的條件。這個基本的條件,就是幾句話可以說清楚。

第一,斷絕貪、嗔、癡、執者。也就是說,我們已經回到娑婆世界的人來廣度眾生,廣度眾生你有重大的歷史使命,但是懷有重大的歷史使命的人,首先是要斷絕貪執。還有,你要從娑婆世界回到妙喜世界,必須要廣殖善本。意思很明確,如果你不斷絕貪癡,不斷絕貪、嗔、癡、我慢、疑,你也沒有去廣殖善本。這裏廣植善本的意思是什麼?就是積累靈性功德。不積累靈性功德,那麼就可能不得虹化。不得虹化,那麼就是不能輕易往生妙喜世界。

所以啊,大聖 釋迦牟尼佛祖 已經把下降到妙喜世界來廣度眾生的菩薩,已經訂好了虹化回去的飛機票。這個所謂的飛機票,上面就是很簡簡單單的兩句話:

第一、要斷絕貪、嗔、癡,不可以再有,不可以再有貪、嗔、癡、我慢、疑;

第二、要廣殖善本。廣殖善本是什麼意思?就是要積累靈性功德,積累虹化的資本。

從這個經典中我們可以知道,“虹”在經文中的名相是有一個特定的密語,也就是隱喻。這個隱喻,用一個字就是“沒”(沒有的沒)。而“沒”在這裏,被解讀為無生法忍,用無生法忍這一個特定的名相來加以概括和形容。虹化、虹化,這個“化”,就是從妙喜國來到此娑婆世界廣度眾生而稱為化。

虹化,不是一個字,一個詞,而是由兩個詞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前之虹,是前因。後面化,是後果。故而啊,前因是虹,後果是化。因此啊,這一個“沒”,雖然這一個字隱含著因果,隱含著“虹”和“化”的全過程。“沒”隱含著因果的轉變,時空的轉變。

 由是啊,初聖祖Vimalakirti 極其偉大,為我們每一位行者做出了榜樣,做出了虹和化的榜樣。可以這樣講,這個是佛的大智慧,這是佛的甚深般若。佛的甚深般若,所謂的大成就,就是虹化,虹化就是從無所得而來。這個“沒”字是無生法忍,這個“沒”字也就是無所得。這裏頭蘊含著極其偉大的法理。

我們從《Vimalakirti Sutra·佛道品第八》裏頭“行於非道”,這一句有非常深刻至理的法語,給了我們有透徹的理解。我們從妙喜世界得到一些什麼信息資訊呢?這裏有一個重要的信息資訊。有關經文說:

彼佛剎有菩提樹,成以七寶高一由旬。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妙喜世界是一個東方佛土、東方淨土,是一個東方的巨大的宇宙佛剎。佛剎裏頭啊有一棵樹,那就是菩提樹。這個樹有多大呢?祂說,這個樹啊,樹上生長七寶,生長七種佛寶。這個菩提樹啊非常之高,高到多少呢?就是高到一由旬(由,是由此的由;旬,是上旬、下旬的旬)。

一由旬,是一個印度的長度單位。根據許多經典的考察,我們可以知道,一由旬有多少長呢?印度啊非常崇拜這個牛呀,有一個公牛走一天的路程,這樣一個長度就稱為一由旬。有一些考證家,西方的考證家,考證這個一由旬大概有七英里。如果要把它摺合成公里的話呢,也有11.2公里。

那麼高的一枝菩提樹,佛就在這個菩提樹上成正果。

現在很明白,令我們很清楚的知道了,在娑婆世界,佛下生度眾生,祂在菩提樹下成正果。而在這個妙喜國、妙喜世界,這個善快世界裏、妙樂世界裏,大聖 佛祖 而在菩提樹上成正果。這個菩提樹上,生長著七寶,而且高聳入雲,這正是一個參天大樹。

這枝菩提樹身體周圍啊半拘盧舍,這個“半拘盧舍”是什麼意思呢?這個拘盧舍,又是一個特別的印度的名詞,古印度的一個長度單位。不同的佛經中呢,有的把它翻譯成為俱盧舍,有的把它翻譯成為拘屢奢等。但是巴利文呢,就把它翻譯成為kosa。梵文拘盧舍,它的原發音呢就是krośa krosa

這個意思是什麼呢?就是說一個大牛啊,如果停在一個地方大叫一聲,這個聲音能夠到達的地方。或者說古印度啊,做佛事、做儀規的時候,擊鼓、打中鼓,結果這個鼓聲可以到達的地方,這樣的距離呀就稱為krośa krosa。那麼,我們如果要用現代的長度單位來計算呢,大概是4公裏的樣子。

那麼我們就明白了,在妙喜世界、在妙喜國,妙喜國 大聖釋迦牟尼佛祖在菩提樹上坐著,這枝菩提樹生長著七寶,高呢有一由旬,樹身的周圍呢有半拘盧舍。這個半拘盧舍呢,也就是說兩公里那麼合抱的那麼粗的一棵樹。而這個樹呢,下麵又有一個基礎,這個基礎呢,周團有4由旬。

佛經說:“佛坐其上證菩提道,道樹的四邊有多羅樹及蘇漫那樹周遍行列,微風吹動出和雅音,世間音樂所不能及。

這裏頭描寫妙喜世界 大聖釋迦牟尼 佛祖在妙喜世界成佛的一個簡明的一個解釋,祂不僅是不在菩提樹下成正覺,而是在菩提樹上,上面成道。這是一個很驚人的一個宇宙故事。

在這裏我們還要講,Vimalakirti 祂作為初聖祖,在妙喜世界虹,而到娑婆世界來化,祂又是如何的進行、如何的發生的呢?這裏也有一段非常奇妙的故事。

 

:是一個東方的巨大的宇宙佛剎,佛剎裏頭有一棵菩提樹,樹上生長七種佛寶。這個菩提樹非常之高,高到一由旬,摺合成公里的話呢,有11.2公里。佛就是在那麼高的這個菩提樹上成正果的。這和以往認為佛是在菩提樹下成就完全的不同。

佛經說:“佛坐其上證菩提道,道樹的四邊有多羅樹及蘇漫那樹周遍行列,微風吹動出和雅音,世間音樂所不能及。”

師父的解密使弟子感到非常的驚奇,對妙喜世界有了一個最初步的具像的了解。

 

初聖祖Vimalakirti,祂在妙喜世界虹,而到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來化。這即是“虹化”的來源,“虹化”的前因後果,時空轉換。

初聖祖Vimalakirti 的虹化,如《佛說內藏百寶經》所言:“佛何緣現世間。何因當別知。雖在世間皆不著。悉為世間作明。” 初聖祖Vimalakirti 的虹化是極其偉大的,為我們每一位行者做出了虹和化的榜樣。


  1. 白水表示:
    Google Chrome Windows XP
    虹化,不是一個字,一個詞,而是由兩個詞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前之虹,是前因。後面化,是後果。故而啊,前因是虹,後果是化。因此啊,這一個“沒”,雖然這一個字隱含著因果,隱含著“虹”和“化”的全過程。“沒”隱含著因果的轉變,時空的轉變。
  2. 白水表示:
    Google Chrome Windows XP
    弟子在聽師父這一段聖密龍講時,心裡是感到非常的驚喜和振奮的。弟子雖然遠沒有做到以上這兩點,但是明確了自己是從何而來,又將去向何方。
  3. 白水表示:
    Google Chrome Windows XP
    作為龍天聖族,聖密行者在完成了此生重大的弘法度眾的歷史使命後,追隨 薄伽梵智及Vimalakirti師尊回到妙喜國這個東方淨土中去。 師父打比喻說:“大聖 釋迦牟尼佛祖 已經把下降到妙喜世界來廣度眾生的菩薩,已經訂好了虹化回去的飛機票。這個所謂的飛機票,上面就是很簡簡單單的兩句話: 第一,斷絕貪、嗔、癡、執著。 第二,廣植善本,積累靈性功德,積累虹化的資本。
  4. VMJ表示:
    Google Chrome Windows 7
    大聖 釋迦牟尼佛祖 已經把下降到妙喜世界來廣度眾生的菩薩,已經訂好了虹化回去的飛機票。這個所謂的飛機票,上面就是很簡簡單單的兩句話: 第一、要斷絕貪、嗔、癡,不可以再有,不可以再有貪、嗔、癡、我慢、疑; 第二、要廣殖植善本。廣殖植善本是什麼意思?就是要積累靈性功德,積累虹化的資本。
  5. VMJ表示:
    Google Chrome Windows 7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6. VMJ表示:
    Google Chrome Windows 7
    師父通過多次的聖密龍講,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地解析了“ 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這句話的重要的內在的涵義。弟子認識到正確地理解這一句話至關重要,這是進入深部的古梵密教法學習的一個關要,因為古梵密教法高峻難懂,卓爾不群,非一般乘次教法所能理解。只有理解透徹了,把握正確了這句話的內涵,才能跨入聖密宗古梵密金剛禪教法的大門,才能繼續深入地學習聖密宗古梵密教法。
  7. 無限感恩表示:
    Google Chrome Windows 7
    大聖 釋迦牟尼佛祖 已經把下降到妙喜世界來廣度眾生的菩薩,已經訂好了虹化回去的飛機票。這個所謂的飛機票,上面就是很簡簡單單的兩句話: 第一、要斷絕貪、嗔、癡,不可以再有,不可以再有貪、嗔、癡、我慢、疑; 第二、要廣植善本。廣植善本是什麼意思?就是要積累靈性功德,積累虹化的資本。
  8. 無限感恩表示:
    Google Chrome Windows 7
    作為龍天聖族,聖密行者在完成了此生重大的弘法度眾的歷史使命後,追隨 薄伽梵智及Vimalakirti師尊回到妙喜國這個東方淨土中去。
  9. 無限感恩表示:
    Google Chrome Windows 7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是空之有空,而是空中有物,而且這個物是實實在在的物,是法性,是法性身,是靈性,是靈性實體。 而這些法性身的存在,整個宇宙而言是不多不少的,沒有了這些菩薩相,沒有了這些我相,沒有了這些人相,沒有了這些眾生相,沒有了這些壽者相,法性身並沒有少,如果有了菩薩相、有了我相,有了人相,有了眾生相,壽者相,宇宙中的法性身也並沒有因此而多。”
  10. 無限感恩表示:
    Google Chrome Windows 7
    師父當時聖釋:“拿聖密宗的語言來講,名之為眾生的這些諸相,諸相非相,都是法性身的外在表現,沒有一個相是被渡了,渡的是祂們的靈性實體。
  11. 無限感恩表示:
    Google Chrome Windows 7
    師父以《金剛經》十三個“實無功德”入手,透徹地闡析《金剛經》的主旨: “所有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發佈留言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