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道了这样一个前提以后,我们会觉得提婆达多是缺乏情商呢?还是有其它什么良善的问题?

在知道了这样一个前提以后,我们会觉得提婆达多是缺乏情商呢?还是有其它什么良善的问题?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一个行者的身上,也许我们不仅要反思被我慢和嫉妒“加持”下的争强好胜,也要观照到自身有一种目无尊上、缺乏敬畏的“潜质”……

​更需注意隱态世界灵性功德的变異。

 

=======================

许多文章中都讲到 悉达多太子出家以前曾经与提婆达多因为一头大象有过一次“比赛”:

“时提婆达多以释意气种姓尊豪。我慢兴盛。倚身力强。纵逸放荡。无诸忌惮。兼复妬嫉。”在城门口一手抓象鼻,一手砸象额……打死了大象。而后难陀看到死象“污泥城门,妨人出入。”就拖着大象尾巴,把大象拖离城门七步光景。

太子来了,听说整个过程以后就讲:“提婆达多此为不善。何故杀也。”“善哉难陀。作事善也。”因为想到象身坏烂以后会臭熏城池,就一手举起大象,另外一只手托着,一下把大象抛出七重城墙和护城河外。象堕坑这个遗址,就是由此而来。

这样一个事件,除了力量的比较,其实还是展现了三观的差异,那就是对其它生命的爱重与否。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个前提:这件事情发生的当时,正是 净饭王为 悉达多太子择妃以后,为了让耶输陀罗的父亲看到太子的技能,安排了释迦族的竞技,结果种种诸技都是太子胜出, 净饭王大喜之下,就以王者之尊,下令装饰好白象,让太子“乘此白象。将入城内。彼大白象。拟太子乘。从城门出。”(《佛本行集经》)提婆达多在城外听说此事以后,做了这么一个举动。

在知道了这样一个前提以后,我们会觉得提婆达多是缺乏情商呢?还是有其它什么良善的问题?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一个行者的身上,也许我们不仅要反思被我慢和嫉妒“加持”下的争强好胜,也要观照到自身有一种目无尊上、缺乏敬畏的“潜质”……



發佈留言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