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讲
薄伽梵 师尊广播圣密龙讲
出语简洁
广播电台:
非常感恩 薄伽梵师尊赐予我们今天的圣缘,来到电台广播上来作圣密龙讲的圣示。
薄伽梵 师尊,您好!阿弥陀佛!
薄伽梵 师尊:
阿弥陀佛!
广播电台:
今天,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师尊将对宗下有关宇宙观、世界观的教相、事相做进一步的解密。现在恭请 薄伽梵 师尊为我们作圣密龙讲圣示。
薄伽梵 师尊:
阿弥陀佛!各位听众大家好!
今天是2017年6月10号,星期六,第681次圣密龙讲。
今天的圣密龙讲,回顾一下在680次跟679次的圣密龙讲,当时,有许多的反应。听到龙讲,大家都很高兴。
有的听众说:“今天师父的龙讲,当听到鲁庵普泰进入了茅舍,听了几分钟,走出来,已经是几个月过去了。弟子回放今天的录音,听了两遍,每次感觉才五、六分钟,真是奇妙!显示虽然是二十七分多钟。”
因为我们一次就将近三十分钟,他听了两次,那么就已经是将近一个小时了。但是,他每一次都只感到,只过了五、六分钟。
这样的报告有来自于中国大陆的弟子,信众,更有从来没有给我来过信息的素不相识的朋友们,差不多都有类似的感觉,都感到十分奇妙。有的说:“真是奇妙!”从这情况看,可以说是一次“意外的时空实验”吧。
这就是说,我们的思维可以改变我们的时空条件、时空环境。你的修为越深,那么,这样的改变就越大。如果你没有修持,或者在听了这些情况以后,自己“无意识”地去想,尽管是“无意识”,但是,时空条件也已经随着你的意识的改变而改变了。
我们在前几次圣密龙讲中间,曾经讨论到“平行宇宙”。六宇宙金刚杵祂所表达的宇宙、所表达的世界、所构成的宇宙观、世界观,表现出平行宇宙有无量个。
可以这样讲,如果对于这样的理论,你完全不信,当然,无从想起。如果你信了,那么,你或许就在这一分钟开始,就在已经开始了对身边时空条件的改变。
鲁庵普泰实际上是千手观音佛转世下凡到娑婆世界而来。这一个转世出现在明朝的时候。
明朝是唐武宗灭佛以后六、七百年间,在这段时间内,佛教重新大发展的时期。尤其,明朝有几位帝师,帝师的出现,对佛教就出现了巨大的推动力,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我们从有关的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到,当时,贤首宗,也就是说,学习华严哲学的、华严思想的僧人不少,也有学习唯识宗、学习如来藏系、学习中观系、学习唯识的僧人也不少。而且,许多精力充沛的僧人,特别是有特别的历史使命下凡的僧人,祂们所学习的东西,那就更多。
比如我们讲,普陀山尼姑庵里的Buddha, 鲁庵Buddha [按: 鲁庵佛的 “庵”读作“贤”,此乃宗下密音圈读,另具密义],祂的这个行持经历是非常令人赞叹的,在有关的文献中有所记载。
有关的文献中,它说:
“鲁庵普泰,法师名普泰,字鲁山,号鲁庵,又号野庵,秦人也(现在的陜西人)。出家于山海茶盆山,接受了具足戒以后,到首都去见了质庵淳、无相严、达庵通诸师。诸师皆以华严标宗,志愿坚固,师历事之,悉得其奥。遂印心于达师之门,出世主飞虹丈室,梵编儒籍,环列左右。师具过人之量,出语简洁,加之古貌长身,双眸烱烱,见之者咸谓神仙中人。”
这段文字讲,圣祖祂不仅仅是宗下的圣祖,根据《圣祖经》的根本指引,还学了其他足本经乃至其他宗门的许多教相,学了佛教很多的法门。出家是在山海茶盆山,但是,接受具足戒以后呢,就游方到了京都,见了质庵淳、无相严、达庵通诸位导师,这几位导师都是以华严标宗的。
“志愿坚固,师历事之。”就是 鲁庵Buddha祂一个一个导师侍奉过来、学习,后来就印心于达庵通师父的门下。出世了以后呢,来到世间法,主持飞虹丈室,梵编儒籍,用梵文把古印度的佛教的经典用中国的文字把祂记载下来。祂记载,用中国的文字记载古印度的文化,是要有非常的本领。
当然,这里头讲到,祂有过人之量,也就是说,这句话就隐含着,当时就受到人的嫉妒或者是攻击,但是呢,祂很大度。
出语简洁,而且,祂的仪表非常惊人,双眸烱烱,眼睛很亮,而且呢,五官端正,大有古风,而且,个子很高。见到祂的人都说:“这是一个神仙下凡。”
当时的一个,首都皇宫中有一个礼仪部,一个姓杨的,叫杨君谦,在一所佛庙里(这所佛庙叫兴隆寺)壁,见到祂所题的词。
祂的题词说:“鸟栖匠氏难求木,僧住樵夫不到山。”祂说,这里是一个鸟暂时居住的地方,鸟飞来了,但是,它离开了树林。这里是一个僧院,是一个佛庙,在这个佛庙里,和尚住下了,就是山上砍柴的樵夫,他都流连忘返了,不再到山里去打柴了。
礼仪部的杨君谦感觉到非常的惊异,所以就到庙里来拜见祂。两人投契恳谈,志同道合,接连几个晚上一直讲到天亮。这个杨公啊,礼仪部的杨君谦先生,他就自言自语啊,他觉得,跋踄千里,能得鲁庵,他已经心满意足。
“大学士王文溪、学县李梦阳、何景明、户部秦国声,皆纳交加礼。”
“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1506年),主法兴隆寺,大阐《华严》、《楞严》、《圆觉》诸经疏钞,四方学者皆集轮下”,就是四方学者汇集到法轮之下,“轰然称云”。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四方的学者都在千手观音佛面前来听法,听《华严》、听《楞严经》、听《圆觉经》,越听啊越想听,越听啊越喜欢,所以说:“您其他地方什么地方都不要去了,就留在京师了,您是‘京师之泰’。”
“自明开国已来,慈恩一宗,绝其师授。”这里讲就是,自从明朝开国以来,从唐朝兴起的慈恩宗已经没有了师授了。
“师于行脚时,避雨村庐簷下,闻内有说法声,听之乃相宗也。”这里的“相宗”就是唯识宗,唯识宗也称为“法相唯识”,故而在这里称为“相宗”也。
“亟入,见一翁为一老妪说《唯识论》,师遂拜请,因留月余而去,乃疑此翁非凡人也。”
记录这段文字的人,他也考虑到世间法的认识的水平,所以啊,他没有按照真实的情况——只发生待了“几分钟”,但是,祂得到了报应和报答。“见一老翁为一老妪说《唯识论》,师遂拜请,因留月余而去。”所以,他说“祂留下了一个多月才走”。
其实,祂只有几分钟而已,天晴了,就马上走了。因为在深山老林里,柴米油盐都是很有问题的,因此啊,祂也本来就不打算多待。
但是,祂突然觉悟到,这不是多待少待的问题。这其实,祂只不过才几分钟而已。这个也就是我们所讲的,思维决定了时空条件。而这一个时空条件,“主动力”主要是屋内的初圣祖薄伽梵 至极Vimalakirti,祂在里头说法。
从这一段文字来讲,记载了“思维能够影响时空”的这故事和这一个“非科学”而又是科学的这么宇宙生命的实践。
这段文字中讲:“《华严会玄》一书,知者甚少。永乐间”,所谓的“永乐间”就是永乐年间,(1403年-1425年),这22年时间中,这是永乐大帝登基的时候。“栖岩大师亦宝其传。”
“成、正中间”,这个“成、正”就是成化年(公元1465——公元1487年)、正德年(公元1491年-公元1521年),是1465年-1522年间。“师乃与诸门人建坛开讲”,同时呢,也希望能够把祂的书印刷出版,所以“复谋板刻之以布于世”。
“师喜读《易》。”也就是说, 千手观音的化身—— 鲁庵Buddha祂喜欢研读中国的经典《易经》。“其阴阳消长、悔吝之机,皆穷其微。”这里说,千手观音佛的化身—— 鲁庵Buddha祂非常喜欢念中国文化中的《易经》。
祂的著作有《八识规矩颂补注》、《百法明门论注》,而且,又留有一个诗文集叫《野庵集》、《栖闲集》,这两本诗文并行于世,留下了文字的足迹。
以上文字是一位在清朝的在苏州的一位法师所写的。这位法师是苏州永定寺弘方法师,记载在《贤首宗乘》这样一本书里头。记载是非常的简明扼要。
所以啊,我们可以从千手观音佛化身佛下降娑婆的行持来看,祂是非常地专注于佛法的研究,尤其是专注于贤首宗。
贤首宗,这里所表达的内容啊,祂非常非常的丰富。因为祂是精通中国文化,同时,祂的记载也表达了,中国汉传密宗在传承的过程之中,祂是明学贤首,暗修密宗,是很不同的。
而且,祂的弘法道途、弘法的行持经历说明了,在历史上,自从唐武宗灭佛以后,中国汉传密宗,祂是中国汉传密宗的僧人,祂是同时修持贤首宗、唯识宗、禅宗的,明修显,暗修密,一边保持密宗法脉的传承。
从这—历史事实而言,中国汉传密宗历代圣祖们舍寺融俗,不堕声色,广融密法于唯识,中观,如来藏,华严,禅宗,净土等诸藏之中。故圣宗开示:"华严兴则密兴,唯识兴则密盛,禅宗大兴则密宗大兴,净土兴则密宗大兴"。
因为,根据大明的法律[1],如果和尚混入民间,并且在民间做瑜伽、唱焰口、做法事,被查到,那么就是要砍头的。正由于这一条,在明朝,圣密宗还是在一种非常艰苦曲折的环境之下发展生存的。
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的圣密龙讲暂时到此结束。
各位听众再见。
阿弥陀佛!
广播电台:
很感谢 薄伽梵 师尊今天的圣密龙讲教法,我们期待明天继续地聆听 薄伽梵师尊的圣示,谢谢 薄伽梵 师尊!
阿弥陀佛!
[1] 洪武十六年(1383) 四月,启奏明太祖,批准建立新寺,名崇善禅寺。制定瑜伽显密法事仪式及诸真言密咒成规,行于天下,诸山寺院永远遵守,凡持瑜伽教僧,经过试验,通习成规仪式者方许为僧。二十四年(1391)禁止僧人不入丛林,与民间杂处。私有眷属,潜住民间者枭首示众,容隐窝藏者流三千里。瑜伽僧赴应每日每僧五百文,主磬、写疏、召请三执事各一千文。陈设经像香灯,供给阇黎等项劳役一千文,文书除一表三申三牒三帖三疏三榜,不得妄费纸札。民间世俗不得仿僧瑜伽呼为善友,违者罪以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