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讲 2018年2月3日
薄伽梵 师尊广播圣密龙讲
六波罗蜜
广播电台:
非常感恩 薄伽梵师尊赐予我们今天的圣缘来到电台广播上来作圣密龙讲的圣示。
薄伽梵 师尊,您好!
阿弥陀佛!
薄伽梵 师尊:
阿弥陀佛!
广播电台:
今天,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师尊将与我们继续分享金刚礼斌长老的论文,题目是《唐密复兴与中国汉传密宗佛教正统性的认识》,现在恭请 薄伽梵 师尊为我们作圣密龙讲圣示。
薄伽梵 师尊:
阿弥陀佛!各位听众大家好!
今天是2018年2月3号,第749次圣密龙讲,今天是星期六。
今天的圣密龙讲,我们是来重新继续学习礼斌长老、礼斌教授他的一篇《唐密复兴与中国汉传密宗佛教的正统性认识》。
以前,我们曾经学习到一个小标题,他的前言的其中一个小标题:“唐密复兴的传承与创新问题”,那是在735次的圣密龙讲中。
密宗作为中国佛教中最具神秘性的宗派,以三密加持、即身成佛为主要的特色,被认为是佛教修行的迅疾法门。(“迅”就是迅速的迅,快的;“疾”就是快的意思。两个“快”字连在一起,就成为迅疾法门。)
密宗在唐朝曾经盛极一时,宋代以后实现转型,继续以咒语、手印以及复杂神奇的造像等相互联系的样态,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信仰与生活。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如今,密宗的这种深刻的影响继续在继续,仍然在继续。在佛教世界大弘的历史潮流中,一些当代密教的高僧承前启后,呕心沥血,名声远播,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成功地走出去的优秀典范,甚至是国际上不同佛教流派所高度认可的灵性领袖,令国内的政界、教界和学界为之侧目。
中国汉传密宗——圣密宗古梵密金刚禅佛教(下文简称圣密宗)第二十八代宗师智及法师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当下唐密复兴,日本密教、藏传密教、以及中国汉传密教并弘于国外,虽然都是密宗文化,都和唐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人并不了解这三者之间的历史渊源和传承的关系,而对中国汉传密教更是缺乏了解。
受传统固化观念的影响,一些并未接触和了解过圣密宗的人,对圣密宗唐密的正统性地位持怀疑态度。目前,基于系列考古的发现而引发的有关学术争议,因为缺乏正统性的诠释,也显得研究不够深入。
唐密复兴,虽流派不同,然而共不共法皆有大用。最不能忽视,也是最需要考察和深入研究的就是唐密的正统性。
讲到唐密的正统性,我们在这里点评一下。
唐密实际上是从佛梵持明而来。佛梵持明发源于古印度的庵摩罗树园而来。庵摩罗树园所有的活动非常简要地记载在《佛说维摩诘所说不思议解脱法门经》中。庵摩罗树园里修的是什么呢?修的就是佛教的智慧。
这个佛教的智慧称为“六波罗蜜”。根据《Vimalakirti Sutra》所说,这个智慧就是:“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持戒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行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其国;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精进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勤修一切功德众生来生其国;禅定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摄心不乱众生来生其国;智慧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正定众生来生其国。”
可见,菩萨越圆成佛果,摄化众生,因地修持六波罗蜜。这里的因地,就是说,是在因位的时候就应该修。波罗蜜就是指智慧,修这六种智慧。
而作为佛梵持明的深部的解读。这实际上,因地也即是果地,因果不昧。所谓的讲“波罗蜜”,梵语的“波罗蜜”,这个“波罗蜜”翻译成中文就是“到彼岸”,就是顺我们中土之地的语言习惯故,就是翻译为“到彼岸”。修这个六个法门,能够令行者渡生死烦恼河中,抵达涅槃彼岸。
云何为六?那什么是六波罗蜜呢?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密、羼提波罗蜜、毗离耶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这六种波罗蜜,到彼岸的方法,一般显教就称之为“到彼岸”。但是,实际上,众生是多次修行而来的众生,方才进入密宗的境界。
因此,六度波罗蜜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以来纠正众生的散乱,精进来纠正众生的懈怠,忍辱纠正众生的嗔恨,以布施度吝啬和贪心,以持戒来度损毁和犯戒,以禅定来度众生本有的散乱,以智慧来度这个愚痴。
这个实际上是佛梵持明僧团在庵摩罗树园所纠正的众生的一切俱生与来的俱生我执和俱生法执。俱生我执和俱生法执,要把它消除,不是很容易。
这个六度像六条船,把人渡到彼岸。这个六度也像六把法的大剪刀,把人的俱生本有的种种我执加以去除。因此,这个六波罗蜜就是众生在因位,或者圣密行者在果位,进行精进的六个大工具。
那么,为什么行者要一定要按照《佛说维摩诘所说不思议解脱法门经》这样的一个秩序进行去修行呢?
根据 圣宗的教导,圣宗说:“前波罗蜜都是随顺,随顺了,才能生后来的波罗蜜多。也就是说,凡是能够布施的,一定能舍于财,淡泊自甘,不作诸恶;能持戒者,定能忍辱柔和,不起嗔恚;能忍辱者,一定能安顺于逆境,精进修道;能精进者,定能心不外驰,安住禅定。” 圣宗还说:“能够禅定者,定能不起妄念,由定发慧。故而就是如此成立修行的次第。”
“前五种波罗蜜属于福德资粮,后面的般若波罗蜜是属于智慧资粮。福德资粮祂既是一个因位,又是一个果位。因为前世修行不足,福德资粮不够,由是,参与密法的修行,就天然地带来一些各种各样的困难。密法修行一定要有前世的充分的福德资粮。没有前世的福德资粮,前世的福德资粮不够,今世修密宗,可能会带来种种的困难。”
因此,说因位,也是果位修行。这个果位修行,有福德资粮的果位,那么,你在今世修密宗,将获得更高的即身成佛的果位。这个福德资粮的果位实际上就是前五种波罗蜜;后面的般若波罗蜜是属于智慧的资粮。所以,修前五波罗蜜,应该以修般若波罗蜜作为体,身体的体。如此认识,圣宗开示:“这样才能圆满所修的功德。”
密宗入门的入门经之一《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云,说:“若诸菩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乃至静虑波罗蜜多,皆从般若波罗蜜多本母所生,而为根本,般若如母(就是般若如母亲),其余五波罗蜜则为其所生。”
从这句话就可以知道,因位也即是果位,果位也即是因位,是更高果位的因位。所以,我们认识到祂们的关系,那么,我们修持密宗,人就能够进入到更高层次。
“菩萨于生死海,以五波罗蜜多而为舟船,载功德宝,要因般若波罗蜜多为船师,一直达到彼岸。”所以,圣宗把五个波罗蜜比喻为舟船,而般若波罗蜜比喻为驾船的船师。五个波罗蜜一定要,这条船一定要有一个在船上的舵手。这个般若波罗蜜就是一个船上的舵手,大海航行靠舵手,足以见得,般若波罗蜜在六波罗蜜中间所处于的特别的关要的地位。
如果不懂得这个地位,那么,你的修行不进则退。如果被魔思所纠缠,时时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内心的俱生我执、俱生法执,你始终去除不掉。去除不掉,那就会负堕。
可以这样讲,显教修行跟密教修行的最大不同之处。你密教修行,就是每一个行者都有诸天诸佛保护你在那里修,你不是自生自长的、自己就会前进的,诸天诸佛在引领你的。当诸天诸佛不引领你的时候,你就有可能生病,而生的病呢,一般来说,就是精神上的病、思想上的病、甚至是灵性上的病,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情况。
我们关于六波罗蜜的认识,行者对于六波罗蜜的认识,具体的怎么样来理解?
具体的理解,实际上我们就要联系到现代的科学。最近几年以来,全世界的科技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发展最早被发现的就是佛教中关于数学的研究。佛教中对于数学的研究有非常多的论述。尤其是佛教灵性思想被提出来以后,与全世界现代物理学有紧密的相融相契的关系。
作为每一个人,我们身中自身存在的两元性,作为物理空间中的、物质领域中的灵性生物,我们自身有机体的震动的信号,而和它们作用于生物灵性领域的信号,这两种信号在宇宙中越来越紧密地融洽起来,因此,物理学的量子力学就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个长足的进步就离不开我们前面所讲的佛教所讲的数学。佛教所讲的数学,深部的蕴藏在所有的密典中。
关于佛教的密典中,可以体察到,改变我们自身有机体的震动的信号,和它们作用于物理领域和生物领域的震动信号的时候,科学家们最终地慢慢地就意识到,一切事物是如何作为彼此的各个方面存在而存在的,一切都是宇宙中的一部分。
把我们自己带到一个自我的更高频率当中的时候,也就是说,显教的行者把自己引导到密教行者的地位时,他们的智慧发生变化,发生了提升,发生了量的变化和质的变化,所以,一切都变成神圣、微妙、和谐。这个也就是为什么佛教提倡和谐的原因。
我们每一位行者作为整体的意识单位,每一位行者都是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能够自由地改变自己的运动频率。当然,这个运动频率有正、负两个方面。你到负能量的震动频率中去,那么,你到地狱中去。人往往是要到死的时候,他才会觉悟;他不死,他很困难觉悟,他以为自己强得很,能得很,厉害得很。
所以,这实实在在是一曲非常美妙的,就是每一个人对刚才所讲的六度的修炼,都是很美妙的生命的交响曲。关键是每一个修行者如何奏响自己的生命的乐曲。
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的圣密龙讲暂时到此结束。
各位听众,明天再见。
阿弥陀佛!
广播电台:
很感谢 薄伽梵 师尊今天的圣密龙讲教法,我们期待明天继续地聆听薄伽梵 师尊的圣示,谢谢 薄伽梵 师尊!
阿弥陀佛!
Sogou Explorer
Windows X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