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龍講體會一則:

[1/3]
學​龍講體會一則:
​龍女成佛的故事,以前看了很多次,師父也曾經講過,但是重新聽,感覺還是可以學習到很多。最重要的是 師父的講解,透露着聖密宗的靈性五觀的理念。
比如“用全宇宙都聽得見的聲音”“教化了無量無邊的眾生,數目多到不可勝數,也非言語所能表達,這個數量也非思想所能測度,”這在一般人是很難理解的,但是結合華嚴十玄門就很容易領悟,因為整個法界其實都是不連續的整體,只是一般的眾生,可能在這種連續性上面還需要更好地凈化方能真實達到,但是已經清凈,其聖密菩提心遍及無量無邊,甚至其修證已經從與自己的法性、自己的法身、自己的靈性相結合,進而達至與宇宙合二為一的佛薄伽梵,這其實是一件完全真實的事情,這就是佛的慈悲性、超越性、永恆性的表現。而這種不可思議,說實話,在一般缺乏修證的人而言,可能是一種“想象”,但是對聖密行者,其實是可修、可證、當信、當證的宇宙真實。
反過來講,宇宙中這麼多的諸天諸佛,其實聖法應該一直在各方國土、各個時空展開,如果能夠修到時時聽聞這些教法,那是一件多麼殊勝、神聖的事情!這就是需要過好聖宗關,與 師父好好瑜伽,通過和 師父的炁量子糾纏,進而達到與諸天諸佛的炁量子糾纏,甚至躋身於諸天諸佛的行列。

[2/3]
​學龍講體會一則:
​ 師父聖示:法身心語、過聖宗關、不落因果,“這三個都是休戚相關的命題,是一個不連續的整體”“這是緊密聯繫的一個過程,是一個系統。”
弟子理解,過聖宗關,是要因緣成熟,能夠進入隱態世界,得到聖宗安排的諸天諸佛的教練和訓練,這是一定要達到法身心語,才能夠有靈性層在的“聽聞”,也就是要進入到深部意識的修行,而這是很顯然,需要經過擺脫六識的束縛,進而脫離末那識小我的執着,逐步凈化方能達成。也就是,要有聖密菩提心,要有平等心,要有清凈心,那這確實是非常需要謹慎自己的言行、謹慎因果。
所以像 師父提點弟子們,要永遠無比虔誠地尊奉 大聖 釋迦牟尼佛祖,包括尊重緣覺乘、聲聞乘,其實也是在具體地指導弟子們不要不落因果,不可以有我慢心,記得聖密行者是要做一個平凡而清凈的行者。甚至, 師父教導說,聖密行者“是一個清凈的凡夫,而大聖釋迦牟尼佛祖,始終是我們的導師”,弟子理解,聖密行者始終要保持謙遜,我們的修行,所有的修證,皆是為了度一切苦厄,而不是因為有了某個自我的成果,有此想,故而能無我,而不會有你高我低的分別想。事實上,從佛法菩提道的修證而言,也是要等不等觀,始終洞徹假相背後的法性,懂得在不等觀尊重聖者、前行者、大導師,又能夠在等觀層面凡聖一如,至聖無聖,保持清凈的無我,這樣的落實,對於持五歸依、受持十三戒的聖密行者,是一種戒相的要求,也是一種回歸清凈的必然。
​[3/3]待續

[3/3]
​學龍講體會一則:
​另外,從師父的這個龍講,可以學習到,在原始佛教時期,大聖佛祖的僧團其實是大、小、密三乘教法都在弘揚,當時就有牧羊女、龍女這樣的一些得三密陀羅尼、得聖密法的成就者,而許多看似聲聞的尊者,其實都有大乘或者是聖密乘的修養,只不過在那個時候,大乘和密乘是相對隱秘,所以世人容易忽視,小乘教法的“蛛絲馬跡”非常之多,可以這樣講,在那個時代,看起來是聲聞比丘,但可能實際上內在就是古梵密行者,而這些,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佛梵持明密教的客觀存在,為持明僧團的建立作了註腳。
像有人不理解牧女成佛,就是因為不懂這些;包括對龍女成佛,自古以來有許多爭論,也無非是從來沒有親自品嘗過聖密聖法的醍醐就是了。弟子也學習過阿含經典,其中確實是有許多的大乘思想,包括出現了金剛神之類的密教概念。
但是,原始佛教的基本概念也是非常重要,沒有出離心,菩提心無從談起,清凈無我調伏精進也根本就沒可能做到。
可以說,諸乘教法,皆是眾生解脫和成就菩提的需要,皆是 大聖 釋迦牟尼佛祖大覺性海所流出,法性一如,平等平等,在度眾的事業中,缺一不可。作為虔誠的佛弟子,都應護之如眼目。[續完]

 



發佈留言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必填項已用 * 標註